
对雷平阳《杀狗的过程》“残忍”的解读
高一(4)班
许可苡 星级:★★★★★
为了更好地理解雷平阳《杀狗的过程》这首诗的意义,我先录此诗如下:
《杀狗的过程》
这应该是杀狗的
惟一方式。今天早上10点25分
在金鼎山农贸市场3单元
靠南的最后一个铺面前的空地上
一狗依偎在主人的脚边,它抬着头
望着繁忙的交易区,偶尔,伸出
长长的舌头,舔一下主人的裤管
主人也用手抚摸着它的头
仿佛在为远行的孩子理顺衣领
可是,这温暖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主人将它的头揽进怀里
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
它的脖子。它叫着,脖子上
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
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继续依偎在主人的脚边,身体
有些抖。主人又摸了摸它的头
仿佛为受伤的孩子,清洗疤痕
但是,这也是一瞬而逝的温情
主人的刀,再一次戳进了它的脖子
力道和位置,与前次毫无区别
它叫着,脖子上像插上了
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力不从心地
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他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如此重复了5次,它才死在
爬向主人的路上。它的血迹
让它体味到了消亡的魔力
11点20分,主人开始叫卖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云南诗人雷平阳穿着朴素,像一个乡下的农民工,理着一个平头显得干脆利落,用小而凝神的眼睛来看尽云南风光。他笑的时候只翘起一边的嘴角,看起来有点“阴险”而神秘。谁又能知道诗人的内心深处藏着什么呢?但毋庸置疑的是故乡占据了诗人内心的绝大部分位置。
初读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人性残忍的一面震撼到我的内心,而作这首诗的背景也是可悲的。2006年7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先后有300多人被“疯狗”咬伤,3人死亡,初步诊断死于狂犬病。为防止狂犬病暴发,牟定县紧急动员全县群众扑杀辖区内所有的狗,全县一共扑杀了54429条狗。各村或乡镇还将死狗集中起来统一深埋,撒上消毒的石灰粉。面对电视镜头,牟定县政府的负责人坦然地说明了“格杀勿论”的理由,他们无法甄别哪只狗是狂犬,哪只狗不是;而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他们闭口不提其中有多少只狗已经注射过狂犬疫苗,闭口不提这种病的发病率仅仅是十万分之零点八六,闭口不提如果人接受了事先或事后的免疫,此病百分之百可以预防。生活是诗人诗歌的来源,作者说“大胆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活断肠诗”是他的缩影,所以拼命地喝酒仍解除不了的苦闷的心情,便又转而寄情于诗文中,在那使人荡气回肠的诗句中发泄一些愤懑之情,寄托些希望与光明。想必《杀狗的过程》这首诗的创作多少都有受到这件事的影响吧。
有人认为“这应该是杀狗的唯一方式”应改为“这应该不是杀狗的唯一方式”,可是这样讲的就太直白了,“这应该是杀狗的唯一方式”更能揭示人性的丑陋,明明能选择别的方式,而却用了这种最残酷的。“应该”“唯一”这两个词,强调了杀狗的正当性和普遍性。“应该”而且“唯一”,斩钉截铁,毫不含糊。诗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可挑战的强权意志的味道。平常生活中杀狗都是比较干脆的,用袋子闷死小狗,放血,烫开水,脱毛,肢解;而这是诗人虚构出的一种残忍的杀狗方式。这样如此忠诚的狗也是很少有的,五次面对死亡,却还能五次服从召唤回到主人身边。
这首诗体现人的残酷和狗的温驯,即社会上存在的主仆关系。因为主仆的关系的存在,狗仿佛生来就有为主人尽忠的责任。因为主人一直以来的养育,“仿佛在为远行的孩子理顺衣领”给它一种主人是它父母的错觉,甚至它还可以用生命去报答他的“无私”,然而这背后却是一场阴谋,是为了一次利益的屠杀。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在读“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再一次戳进了它的脖子”中的“送”和“戳”时我觉得屠夫是一个残酷到接近于变态程度的人。“送”字体现刀插进去的过程并没有很果断,而“戳”字体现刀插入并不会很深,不容易一刀致命。他仿佛在享受这杀狗的过程,一刀刀地粉碎小狗内心的信任和善良。这本来可以利索地了结的事情,他却用了一个多小时,将痛苦放大化,也将他人性的缺点放大化。但毫无疑问,诗中的狗是绝对忠诚的,面对主人一次次欺骗的召唤,它无法辨别主人温情背后的别有用意,还是一次次地盲目地相信主人,再一次次浑身颤抖、血淋淋地躲避开。他的忠诚使它在主人所制造的假象下屡屡受骗,而这与人心的险恶形成强烈的对比,人的心机和自私丑陋的心理在此对比下暴露无遗。“有的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都活着。”我认为真正的人他可以有缺点,但他内心深处应该是纯粹的,善良的,积极进取的。但有的人活得人模狗样,有的生命却活的比人还像人。
对杀狗的血腥场面的描写,人心卑污的体现,整首诗有着比较浓厚的故事味。有人说“故事重了,诗味没有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诗味是诗的意味、趣味,而诗中的故事让诗更形象,更触动读者的心。对杀狗的过程的描写让诗的意味更深,一刀又一刀地插进,那血淋林的场面更引人深思,产生触目惊心的效果——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每次读完这首诗我总义愤填膺地指责屠夫,但更让我震惊的是看客作为旁观者的冷漠。这件事仿佛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闲聊的话题。他们看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他们面前一步步靠近死亡,害怕又无奈,他们却只是谈论,也只能谈论。前不久有一个关乎道德的报道:中国南方航空CZ6101航班由沈阳飞往北京时,患病乘客自己爬下飞机(请注意:是“爬下”)。作为服务行业的航空部门和医生面对乘客生死垂危之际竟然相互推脱,不管不顾,致使乘客拖着病痛的身体自行爬下飞机方才获得施救。这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当今社会人心是何等的冷漠!助人为乐本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现在爱看热闹却是冷漠看客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更多的只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失去了原有的美好品德。诗中的看客也差不多是这种态度,他们只是在等待购买狗肉的过程中停留下脚步来“欣赏”这个过程。他们内心早已麻木,而这只是给他们乏味的生活增添一些谈资罢了。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中“游子”是指出门在外或者指的是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而说狗是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就是说狗在回家的路上,实际上是狗在去往死亡的路上,所以作者认为死亡才是狗的归属。而在天堂有着和诗中狗一样被屠杀的狗,所以狗是去奔丧。一个纯真的灵魂,比起在污浊的社会忍受痛苦不如去往天堂享受安乐。
《杀狗的过程》几乎是雷平阳所有作品中最震撼人心的。全诗像是讲述一个简短的生活情节一般,有快进也有放大。诗中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读起来比较口语化,用朴实的话语去抒写一个鲜血淋漓的场景……突然我又会再次想起南航CZ6101航班患病乘客自己爬下飞机的一幕……再次想起——“许多围观的人/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而这,或许就是雷平阳《杀狗的过程》这首诗真正意义所在吧!
参考资料:
1.杀狗的过程:若无选择自由,忠诚毫无意义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281017.html
2.
云南牟定3人死于狂犬病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01/14309626826s.shtml
3.
没有狗的村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588310.html
4.
古岛读诗:《杀狗的过程》的三个向度
http://www.sxshige.com/html/shixun/20157833.html
5.
患病乘客爬下飞机当今社会人心是何等的冷漠?http://ex.cssn.cn/zx/shwx/shhnew/201511/t20151125_2712432.shtml
6.
坎坷生活断肠诗专访著名诗人雷平阳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
2007/06/07/010114606.shtml
注: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