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浅谈《边城》的渡船 高一(16)班 钟伊灵

(2012-01-04 16:10:39)
标签:

习作

边城

渡船

钟伊灵

杂谈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浅谈《边城》的渡船 <wbr>高一(16)班 <wbr>钟伊灵

                 浅谈《边城》的渡船

                       高一(16)班 钟伊灵  星级:★★★★★

    河水只晓得日夜歌唱却不知道船夫心底里的悲。

    渡船,游离在《边城》中,随处可见。贯通全文这支漂泊的渡船,我认为,不仅仅是象征着老船夫,更是翠翠的化身。

    简陋的木板拼凑着,就连船最重要的甲板也是木做的,这就是爷爷每天撑着的渡船。爷爷仅仅靠着这支渡船来维持生计,而翠翠也只依靠爷爷相依为命。“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也被水淹没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见了。”这破旧的渡船就像是老船夫,终日陪伴着翠翠,当渡船不见了,爷爷也悄悄地离开了翠翠。所以说老渡船象征着老船夫。

    那为何渡船又是翠翠的化身呢?渡船成日在两岸间欢快游荡,就像翠翠在风日里每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一样。渡船是湘西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渡船的自由行驶体现了湘西社会风气的自由开放,渡船原始的构造体现了湘西文化的质朴与原始是同现代文明最本质的区别。渡船包围并穿梭在整个湘西、这座溪边小镇。而翠翠用她的单纯感染着身边的人,用她的善良保护并传递着湘西文化的本质,所以说渡船更是翠翠的化身。

    然而,同样是船,商船却作为渡船的对立事物同时出现,形成截然不同的意象。如文章开篇曾提及“这种船只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这句话道出了翠翠对商船的歆羡、认同和男性的渴望。而一句“有钱的船总爱上了一个弄渡船的穷人家的女儿。”则暗喻着商船象征着高高在上的富人家。乡坤的太太说:“区区一个穷酸的渡船姑娘怎么比的上碾坊家的大小姐。”更是体现商船与渡船在当时湘西社会地位之悬殊。命运好似冥冥中早已安排,翠翠和傩送在那年的端午,通过“渡船”方式相遇了。傩送就好比这商船,对于傩送来说渡船就是翠翠的化身,而沈从文笔下翠翠正是那个湘西文化的守护者,傩送则是现代文明的化身,两种文明该何去何从?或许湘西文化应该注入到现代文明,或许两种文明应该隔绝不应有交点。但沈从文选择了保护淳朴的湘西文化。

    颤颤悠悠过河的日子渐渐退去,手摇渡船俨然成为了历史。

    然而渡船却承载着老一辈人的回忆。

    那是见证着他们年少时快乐时光的刻录机;那是从前他们追逐梦想的同伴;那是他们内心最真挚情感的寄存处;渡船,陪他们度过了多少个春秋和冬夏,记录着曾经的欢笑和汗与泪。累了,就躺在渡船上抬头仰望星空,接着一觉睡到自然醒把一切烦恼都忘却了。在过去渡船承担着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船夫的避风港也是渡客们的歇停处。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每天处于城市的忙碌生活是手摇渡船赶不上的,现代人更多的是追求速度和物质而这也是手摇渡船所不能给予的,它在现代人心中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正因如此现实社会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们更多的是冷酷、自私、贪婪等人性丑陋的一面。与触目青山绿水的湘西村民相比我们的淳朴与善良藏在哪里了?

    今天的我们将最质朴的东西遗忘了,而沈从文所追求的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他之所以想保护湘西文化是想保护文化最初的美丽,不希望注入别的文化后使其改变了本质。沈从文追求的是返璞归真,他希望的世界是像他所写的那样人们是纯真善良的,他眼中的渡船是最原始的最朴实的,所以他不希望渡船与商船相结合后变质了,即使商船很华美。而今天我们不是把手摇渡船给遗弃了就是把渡船装饰加工来获取利益,这是沈从文所不希望的。

渡船从不可或缺到可有可无,今天的渡船已不是昨日的渡船。天空从黑到白,不停地继续转换,是否只有热闹后的孤单才能让人更加了解珍惜平凡。然而今天的我们是否应该保护一些传统文化,是否应该保护些美丽回忆留给自己也留给后人呢?人们都饱含着情感,那么对于本该珍惜的东西而现在我们也应该去努力保护,更加珍惜不是吗?现实社会由不得我们是离天更近些还是离地更近些这种选择的权利,有时身不由已的无奈似乎才是生活中真正的酸苦。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所拥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不要再把历史重演将昔日的渡船变为如今的渡船。

    手摇渡船渐渐成为了历史,而老一辈人也留下了眼泪给回忆。

    我们都回不去最初。

 

参考资料:沈从文——《边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