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下墓穴 Catacombes de Paris

标签:
巴黎墓场地下catacombes旅游 |
分类: 法国的足迹 |
说了好久去看,最终还是搭上来旅游的朋友的顺风车,陪她去逛了一转。先来一段百度的解释。
墓区里的骨骸看似备受冷落,无人问津,其实以前并非如此。数个世纪前,巴黎市民和亡故者们还一直比邻而居,相安无事,直到1418年的天花病大爆发中,有5万具尸体必须在6周内及时处理,情况才有所改变。
当时,普通百姓几乎得不到一小块安息之地。20个教区的死者都被集中在巴黎中央市场旁的“平民公共墓地”内,裹上白布后草草埋入地下。数周后,尸体的皮肉开始从骨骼上脱落,人们再把尸骨挖出来以掩埋更多的尸体。清理出来的尸骨则由板车驮运到墓地附近,任由日晒雨淋。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墓场在变大,尸体也越堆越高,有时竟要挖出30英尺深的坟坑。人们开始担心瘟疫爆发。 1780年5月40日,一处公共墓穴破裂,致使墓内尸体分解的液体沿着大道流入附近住户的地窖。1785年11月9日,路易十六颁旨,将平民公墓内的尸骸悉数迁往新址。选址权交给了采石场勘察大臣。最后,他挑中了巴黎市中心以南、蒙苏里平地下的几个石灰石场。经修缮和加固,它们连成一个地下墓场,并由3名牧师行完祭祀大礼后于1786年4月7日正式启用。大量尸体的转运在夜晚或黄昏时分进行。 那些尸骸由井口状豁口直接丢进了地下墓场。这项艰巨的工程夜以继日,从1786年春一直持续到1788年初。此后近百年里,其他墓场里的尸骨也被迁移至此。1859年,正当巴黎市经历着拿破仑三世的重大改革、乔治-尤金·奥斯曼市长组织兴建举世闻名的林荫大道之时,更多的坟地不得不另迁新址。从1842年至1860年,共有800多车尸骨运入这个地下墓场。死者们的个人身份均无从查考,而其来历——原墓场的名称和迁移日期——都被保存下来。如今,那些由全市各个麻风病区、修道院和医院迁移来的尸骨前,都立有石碑,记载得非常清楚。 地下墓区与巴黎人的不解之缘 毫无疑问,法国名人也多长眠于斯。其中,有讽刺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哲学家孟德斯鸠和帕斯卡、科学家拉瓦锡、诗人兼作家拉封丹、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及其政敌丹东、女作家赛维妮、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甚至还有莫扎特的母亲。 地下墓区不仅是亡灵们的安息之地,更由于它在动乱年代中庇护了众多生灵而笼罩上传奇色彩,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之后,许多起义工人躲入墓区逃生。不料,政府军竟闻讯而至。他们打着火把四处搜查,还封死墓区出口,对幸存者进行了血腥镇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抵抗组织也曾与这些尸骸为邻,将总部机关秘密设立于此,谋划出了埋葬法西斯的雄图大略!墓区的负责人让-皮埃尔·维莱姆,对待工作极端认真。他整天在墓区内来回巡视,非常熟悉那些由颅骨和胫骨垒成的高墙,以及用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撰写的石碑,其中不乏拉辛、荷马、维吉尔、贺拉斯、卢梭和《圣经》里的名言。例如,这里有《奥德赛》的名句:“辱没亡灵,天诛地灭!”还有贺拉斯的警言:“切记,每一天都是你的末日。”
让我吃惊的是,Denfer-Rochereau乃是我经常路过的一站,又处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居然一出地铁对面就是墓穴的入口。
因为里面是单向通道,所以要限制人数,我们去的时候是周末,排了一个多小时。进去之后前面一波人已经走远,我们一行4人走在寂静的走道里分外恐怖
走道
各种下楼梯
墙壁上刻的字,大概是建设年份吧
一口地下水井,井水颜色碧绿得诡异
马上到了,门上写着“停下,这里是死者的国度。”
真正走到全是骷髅的地方反而不觉得恐怖了,看多了习惯了?真正恐怖的应该是一种氛围,当直面的时候反而比较放松,大概这就是自己吓自己的原理吧
那青苔的颜色看着好不舒服……
出口,在出来时会检查包,真的有人会偷骷髅放在包里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奇妙的是出口出来就是普通民房,这在中国恐怕是难以想象的,别说是把楼房建在成千上百的死者上了,就算是建在医院旧址之类的地方都会让国人避讳。相比之下,法国人与死者或墓地为邻一样可以安之若素,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死亡文化的差别吧~
出来后大家感觉心中有一股郁结之气无法排遣,顺势走进一家M,大吃垃圾食品,把阴森的回忆一扫而空,哈哈。
顺便说一句,之前在校内上看到有幸运的人巧遇熟悉门路者,带其到地下世界探险。巴黎的地下城远不止这一点,乃是一座真正巨大的无人城市,成百上千年巴黎建设楼房用了多少石块,地下就有多大的空穴,当然都是不对外开放的。但是有不少探险者自己找到进入的通道,带上装备进入沉睡的世界探险(风险也不小,毕竟是没有向导没有救援的),还有一些艺术家思想家,带上食物和用品,进入地下找一个地穴一待几个星期,这寂静离世的地下正是思考、阅读、创作的好地方,看到一些地下创作者绘画在岩穴中的壁画或者雕塑的作品,都非常震撼。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缘遇上一个好心人,带我亲眼见证地下另一个非凡的巴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