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信做答:我的14岁,“斗志”昂扬!

标签:
心理雷明叛逆第二反抗期问题少年亲子教育 |
分类: 心理问答 |
【问】:
我儿子十四岁,刚进入初中,来到新学校与同学格格不入,看到老师也烦。不爱参加所有的活动,做出的事让人不能理解,如:前天考试,老师安排的考场,他偏要和同学换考场,弄的我们到处找他,老师建议我看心理医生,又担心看了后会更严重。该怎么办?
【答】:
典型的『第二反抗期』式的标新立异,用出位的行为彰显自己的人格独立,用『酷』和『看不顺眼』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种行为的典型性太明显了,连最菜鸟的心理咨询师都能一眼看明白,连最菜鸟的老师都应该懂!偏偏这位老师却“建议看心理医生”???
我有两个推测,结论必得其一:
要么,这位老师是个连『第二反抗期人格发育规律』都不懂的老师,只知道分数和学习,却居然被委任为几十个14岁少年的班主任!妈妈咪呀!这个班的学生的人格发育,在他们的整个第二反抗期也就是初中三年,堪忧!
要么,这位老师是个明明懂得『第二反抗期人格发育规律』的老师,虽然懂,虽然明白自己是几十个14岁少年的班主任,却更知道处理的不易,干脆用“建议看心理医生”来规避自身管理“麻烦”的懒蛋!妈妈咪呀!这个班的学生的人格发育,在他们的整个第二反抗期也就是初中三年,堪忧!
总之,从这位老师的这一个行为细节,我感觉这个班的学生的人格发育,在他们的整个第二反抗期也就是初中三年,堪忧!
『第二反抗期』也称青春期或者叛逆期,在这个阶段的少年,会用自身的叛逆行为表现自己人格的独立、判断的独立、意志的独立。这种叛逆分看得见(行动)和看不见(思想)两种,未必让你看到,但一旦你看到了,你越压制,孩子就会继续更猛烈的反抗和叛逆。最后只有两种结局:终于压制住了,孩子长大会变得没注意、没意志、窝窝囊囊;没有压制住,孩子失控,变得张扬跋扈。
我的意见是,与其压制不如疏导,让他的叛逆从相对健康和得体的渠道,得到尽量充分的释放,而不是释放在学校的规则(违规)、同学的躯体(斗殴)、父母的权威(离家出走或者亲子对抗)等等方面。
我的建议是:
具体建议很多很多,请这位家长依据孩子的好恶予以选用,一定要选那个孩子最喜欢的加以诱导,才有效。牛不喝水强按头,只会制造新的叛逆点。
1,体育,相对剧烈的团队体育项目,比如足球、篮球、排球。即让孩子释放掉过剩的精力和大量负面情绪,又在竞技和比赛中制造了强烈的对抗(所谓叛逆,就是要在对抗中释放),还能让孩子交到很多同龄朋友,并自愿学习遵守规则(比如足球不许越位、不许手球,篮球不许抱球走步、不许打手拦截等)。
2,绘画,色彩和涂抹是良好的情绪投放途径,还能让孩子有“制造”作品的满足感。构图和选题都是孩子实现独立意志的好机会,您猜毕加索的画为什么都奇形怪状的?满纸都是情绪和投射,所以才能打动人。
3,音乐,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摇滚为什么只属于青年?因为音乐是表达情绪的最佳途径,冲动越强,音乐的感染力就越强。我建议让孩子学某个乐器,不为当大师,就为了用乐器替孩子吼一嗓子。这和强迫三岁小孩钢琴考级可不是一回事,别把宣泄和摧残混淆了。
4,文字,鼓励孩子写作,诗歌最好,别的也行!写作是一种情绪的抒发,是独立意志的整理和表达,是逻辑思维的锻炼。
5,……
反正方法很多,您必须给孩子创造出一个途径,让他的独立意志可以表达、让他的情绪得以释放,让他把自己的叛逆冲动消耗掉。当他在那些健康的方向上把『燃料』燃烧殆尽以后,就不会把叛逆投放在校规、父母、老师、同学那里了。
『第二反抗期』有点像尿急,憋着不是事儿,会出现压抑;乱放更不是事儿,会变成问题少年。
但……总得放出来!
如果您有任何【家庭亲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欢迎您给我们发电子邮件,邮件地址在我的博客首页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