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你在“张紫妍”身边……

(2009-04-05 19:58:53)
标签:

张紫妍

自杀

心理

社会

杂谈

分类: 我的杂文

     如果你在“张紫妍”身边……

                                      雷 

                      如果你在“张紫妍”身边……

 

从李恩珠、安在焕到崔真实,韩星自杀似乎不是什么新闻了,所以本人一直少有关注,直到从网络上看到张紫妍的死。我不是韩剧的拥趸,更谈不上是张紫妍的粉丝,只觉得这个26岁的女人实在死得有点冤。从一个心理工作者的视角看来,不管是她死前的内心挣扎还是她平时的生活状态其实都足够明显,只要她身边有一个明眼人知道起码的应对皮毛,她都不至于香消玉殒!

 

迹象1:抑郁导致的自闭

“张紫妍的姐姐接受调查时透露,张紫妍患有抑郁症,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如果喜欢安静是个性所致,那并没什么不妥。但当一个被确诊患有抑郁症的人“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时,就应该足以调动周围亲友的关注了。抑郁症患者往往纠缠于内心相对偏执的心理矛盾而不能自拔,这种充满惆怅的独处会导致情绪的进一步恶化,仅凭她本人是无法摆脱的。

作为亲友,即便不能诱导她走出房间,你依然可以陪伴,甚至可以干扰。不管是没话找话也好,找茬吵架也罢,甚至拉上几个亲戚凑桌牌局,都能暂时把她的注意力从那个纠结的心理矛盾上转移开。
这时“张紫妍”们就像《闻香识女人》里的阿尔•帕西奴,最需要一个“查理•西门”。

 

迹象2:含糊的轻生暗示

“我是软弱而无力的新人演员。我想脱离这一痛苦。—张紫妍2009.2.28”

看上去含糊吗?如果这样的暗示在长期的抑郁和自闭之后出现,不管是口头还是文字,其实都已经足够明显了!当人在消极情绪中沉浸得足够久而又无力改变境遇时,唯一的摆脱方式就是自我了断。对其本人而言,这种自弃之后的解脱甚至有可能是逻辑抉择,而不是一时冲动。

作为亲友,首先要敏感!一旦在言谈、博客乃至玩笑中发现这样的蛛丝马迹,都要不露声色的有所警觉。应对的第一步不是摆事实讲道理,因为逻辑对抗只能适得其反,请不择手段的逗她笑。你可以插科打诨,你可以打嗝放屁,总之用情绪替换来阻断其情绪恶化,不管方式有聊无聊!

这时的“张紫妍”们需要“郭德纲”或“小沈阳”,实在不行,“刘谦”也管用!等她被你的滑稽逗得笑累了之后,大概也多少能理解你的用心良苦了,然后再上“李子勋”!

 

迹象3:情绪与境遇相违背

张紫妍这孩子命挺苦,先是年幼丧双亲,长大之后还遇上事业不顺!在她轻生之前同时遭遇了“续约风波”、“恶女风波”和“花之魔咒”,换成谁都够受的,但几乎所有人都被她表现出来的开朗蒙蔽了。

人在集中的挫败感和消极心理暗示中,正常的反应是愤怒、哭泣、呆滞或者恐惧。情绪反应和境遇一致,才叫正常。而张紫妍在种种打击之下,除了那6页倾诉以外表现出来的却是活泼开朗,这是正常的情绪吗?

亲友需要重新认识哭泣和愤怒的价值,该哭时眼泪最可爱,该怒时谩骂最动听,因为这都是最基本的宣泄渠道。

所以这时的“张紫妍”们最需要的,是一场歇斯底里。

 

根据权威统计,我国每年28.7万人死于自杀,所以不要以为“张紫妍”离我们很远。请把眼睛投注在我们关爱的人身上,切记表面的风光无限未必就是内心深处的阳光灿烂。

哀悼永远太晚,希望在下一个“张紫妍”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被爱她的人们错过!

 

(已刊登,请勿转载!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