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是为回归人群
------节选自白岩松在《重返狼群》首发式的发言(2012年7月10日)
八年前,在《狼图腾》的首发仪式上,我说,我清晰地看到了一面“以狼鉴人”的镜子。最初觉得这面镜子不一定有太多人照,没想到镜子很亮,如今《狼图腾》已销三百余万册,并被译为多种语言,还将拍成电影。可以说,当一面镜子足够好时,人们愿意也有勇气通过它,发现自己或好或不好的影像。
写狼是为了写人。因此八年后,当《狼图腾》作者姜戎先生向我们郑重介绍另一本“狼书”——《重返狼群》,我有理由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另一面镜子,或许书名中隐藏着某种渴望,要重返更理想的人群中来。姜戎先生笔下的“狼图腾”蕴藏着他相当大的理想,他在成都姑娘李微漪的《重返狼群》中,看到了这种理想的延续。
我从小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对于那里的人,狼从来都是亦敌亦友。然而在以农耕文化为主流的汉文化中,狼永远被误读为破坏者和入侵者。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片草原,与自己所处地域无关,如同二十多年前,台湾歌者齐秦却唱起一首《北方的狼》。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融合而成,如今汉文化却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主题,草原文化被边缘化了。只有当我们歌酒余兴后,唱起两首草原的歌曲,才能唤醒情感深处属于草原的DNA。
《狼图腾》出版至今八年,一直是在用文字提醒向前走的中国,应该照照与狼有关的镜子,思考我们为什么会误读。李微漪的《重返狼群》则将这种提醒延续下去。当你通过他们的故事对狼多了一些了解时就会发现,“白眼狼”这个词的存在,实在是一种对狼的侮辱。李微漪在高原生病的时候,她养大的小狼格林会几天几夜焦急地守候在她窗前;当她卧床不起的时候,格林会把以前埋在地里的兔腿刨出来,给它的“狼妈”吃。我们以后再形容忘恩负义的人,不要说他是“白眼狼”,直接说“白眼人”,是不是更准确些?
狼是一种有价值观的动物。狼的集体性、互助性,使得一匹狼可以生存,一群狼同样可以生存。这也值得我们照照镜子。第30届奥运会很快就要开幕了。1984年至今,真正的团体项目金牌,我们只拿过两个。为什么在上届奥运会中,中国夺得51枚金牌,依然不足以让所有国人满意?这就是缺憾所在。我可以明确预言,这次伦敦奥运会,团体金牌依然没戏。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除排球外,居然拿不出一个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表现出色的团体项目。我们的足球为什么搞不好?有人说是因为一支球队11人,太多了。我们要合作好,最多两个人。在这一点上,应该向狼群借鉴。
话又要说回来,爱动物没错,但我并不认为这应是《重返狼群》的全部意义。归根结底,尊重和保护动物,也是为了让人群更幸福。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倒是非常热爱动物,但却跟人疏远了。这些人——当他跟他的宠物在一起,你觉得他很近;当他站在你身边,你觉得他很远。他似乎把全部的爱都放在了动物身上,已经不会爱人了。还好,“狼妈”李微漪把城市中长大的小狼带回草原,训练野化,最后让它回归狼群,遵从了狼的天性;而她也和她的朋友一起回到城市,回归人群。
我们常常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真正学会了吗?有时候,我们还要通过狼和狼的情感交往,来学习人与人的情感交往。我希望这个时代早点过去,也希望草原精神中最可爱的部分——敬畏、自由、众生平等——能灌输到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人心中。
草原是沉默的,沉默往往更有价值。大家沉默去读,读到热血沸腾,这就是价值。希望八年前,我们在《狼图腾》问世之际说过的话,不仅没让我们后悔,还让我们骄傲。从《狼图腾》到《重返狼群》,让这接力棒传递下去。也许又过八年,会有一本书叫《重返人群》,希望如此。
http://s4/bmiddle/4e5b2beegcbaefb5c0423&690
(《重返狼群》 作者李微漪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http://s11/middle/4e5b2beegcbaefe7828ca&690
(李微漪与小狼“格林”在一起)
中国第一狼女延续《狼图腾》传奇 连载阅读地址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210247.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