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一年半内是哺乳期,这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即是母婴孕期共生关系的延展阶段,也是专职母亲心身最疲劳的考验阶段,还是家族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阶段,更是女子学习做母亲的成长阶段和享受生命创造成果的阶段,此时多是喜忧参半。
育婴期的女子多了一个上天赐予的神圣而伟大角色——母亲。同时上天也赋予了母亲哺育的能力和责任。几万年来世世代代的母亲们自然而然的行使着母亲的职责与心身养育功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是一生的幸福摇篮和底蕴。
婴儿时期需要母亲无条件的呵护关爱。需要母亲付出代价,做出牺牲,而养育是最重要,最值得的职业,是家庭大厦的未来工程,也是亲情关系的纽带工程。这是不能被别人所替代的,而且在婴儿心身初步发育阶段,最原始的声音,视觉形象,身体感觉会留下终生不可磨下的印象。是“心理模板”形成期,原始条件反射形成期,决不可以被打乱。此时是绝对恋母期。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感、安全感、确定感是生命的保障,缺少则会焦虑,不快乐。基本情绪反应模板,也在婴儿期形成,婴儿的依恋是共生共死般的生命存在意义上的依恋。这使他/她有生命之根的感觉,存在的感觉,生命互相连接,相互支撑的感觉,这是(感情)亲情、社会感情形成的基础条件,是最本质的人性。感情的本质也是依恋,成人因为有依恋,才会有恋爱、结婚的要求。
许多孩子生下来就被奶奶、姥姥照顾喂养,孩子会认同他们的一切,建立了隔代的养育方式,情感方式。老人往往比较小心呵护,比较焦虑担心,悲观,会照顾很好,但又会保护过度,满足过渡,过于娇惯,不会延缓孩子的需要满足,所以会形成更深的依恋关系。将来妈妈,亲人做不到这些他们会很失望。会有心身不和谐的问题。
所以,他们所认同的心理上的母亲可能是奶奶、姥姥、阿姨、保姆。而不认自己的母亲,很多孩子以为自己不是亲妈,或与妈妈不亲,长大不好管理教育都与此有关。
另外与老人会有更多的分离焦虑,老人也许会在1-2岁时离开,甚至在孩子刚刚几岁时去世,这都是重大心理打击和创伤。老年人生病也会引起孩子的焦虑,易悲观消极。
自我保健:做母亲因生育出血多会损伤元气、内分泌失调,体质很差,严重透支,还要哺乳,在此阶段,会有母乳不足,体虚产后忧郁,产后神经衰弱等。曾有一位英语教师产后抑郁而自杀,留下了婴孩,令人实在痛心!所以要自我关爱,自我负责,才能为孩子和家人负责。
自我关爱和被关爱都很重要,在三个月内自己也很脆弱需要照顾,几乎成了一个大小孩,很需要自己母亲及丈夫的呵护。也需要婆婆呵护帮助,这时本来是培养婆媳关系的最佳时机。婆婆应无条件的帮忙,有工作也该放下,这也是不可替代的责任,因男人大多数不会是照顾“病人”做饭、洗衣、看孩子,也要在此时跟妈妈学。在前半个月最好也有母亲帮助,产妇心理会安全、踏实,度过心身危机期。
丈夫更是要无条件的去照顾、晚上也要辛苦些帮忙照顾孩子,换尿布等等。一般三周后才能心身稳定一些。同时不要太依赖他们。
家庭的其它人也是支撑系统在产妇100天内尽量也多看望,多给一些实际的帮助。
建议:
1、产后妇女不要太逞强、要接受适当的照顾,增加感情的积累和互动机会;
2、要适当表达自己的心理、生理、感情需要。
3、要有夫妻间的亲密感觉。
4、不要太娇自己,不要把委屈,病痛,太当回事。
5、接受琐碎的照顾孩子的事情,这一切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有意义的。
6、舍得放下工作,职业升迁的机会。同时在孩子5个月以后,自己也要适当充电学习、为工作做准备。
7、产后不要太依赖老人,即使有人帮助,至少白天一半时间和晚上要有自己带孩子,孩子的吃奶,睡觉一定由自己负责。(没奶也要自己亲自喂孩子,本来没奶就欠缺了母子连结,再不喂,就完全断了母婴连结,吃奶时孩子需要看见妈妈,感觉到妈妈的怀抱才会安心吃奶)不要太任性、固执、钻牛角尖、太认真,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8、要学会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适度包容,相互体谅,学会感恩,多说谢谢和肯定的话,自己感觉也会好。
9、注意产后保健,除一般营养品以外,多服用养心
健脑的食物,如八宝粥,红枣奶、核桃仁、瓜子仁、玫瑰花茶、阿胶枣,脊椎骨汤,羊肝、猪心等食疗品。
另外一定要加服好吸收的钙剂,如美国乐力钙、天狮牌健脑钙等等,不仅是营养,心、脑细胞和肌肉、骨胳的需要,也有抗抑郁,调节情绪的作用。还对孩子身心有帮助。
10、一边喂奶,一边听一听可以放松的轻音乐,自然音乐,古典音乐,对自己和孩子都会有益。
如果有悲伤、易怒等反映不要太在意,适当休息调整。如果超过两周有严重情绪反映则要找专职医生调治。
希望新妈妈和宝宝都健康快乐。
北京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慧心 010--87509827
网址:http://yingyongxin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