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故事 |
分类: 婚姻家庭治疗 |
找回婚姻中爱的能力
菊香和刘远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从小就相识的他们很自然地结成了夫妻。最初,两人的婚姻甜蜜温馨,丈夫对她体贴有加;然而,还没到七年之痒,刘远却渐渐疏离她。无论菊香如何努力,刘远都无动于衷,反而越来越冷漠,甚至大发雷霆。就这样,他们的婚姻走过了20年,刘远的行为也越来越让菊香无法忍受……
菊香先于丈夫来到咨询室,她是中年职业妇女的打扮,气质很好,很庄重,眉头微锁,看得出来,她的痛苦已经压抑了很久。她说:“我和刘远结婚已经20年了,现在的他整天泡在网络游戏中,可以从早上七点一直玩到晚上十二点,甚至凌晨三四点。每天他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玩游戏,我把饭做好了,怎么叫他都不到餐桌来,还特别不高兴,说我打扰了他。他对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对我也非常冷漠,拒绝和我沟通。还有一件事也让我不能容忍,那就是他总是挑剔我,打击我。在别人眼里我很优秀、很漂亮,可在他眼里似乎一无是处。我是一个脾气好的女人,对他很迁就,一直把他照顾得好好的,可是他总是没事找事,对我诸多不满。而且,他经常出去喝酒,如果遇上有应酬,他还会喝个醉醺醺回家。这些我都忍了,我觉得男人么,抽烟喝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缺点,可是没想他又添了网瘾,脾气也越来越坏,我实在受不了了!
其实过去我们的感情很好,我们是小学同学,从小就认识,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和我恋爱时,我俩的交流却非常好,他经常给我写信。结婚后,我们的沟通少了,只在有事情时,或者两个人有不同意见时才说话,我性格外向爱讲话,他不爱说话,也不听我讲,让我很压抑。
他一直身体不好,总是我来照顾他,谦让他,我像个大姐,像妈妈,他却像个耍赖、贪玩的孩子。他在外边受人尊重,回到家里却像换了一个人。不知不觉中,我们将原本美好的感情全部耗尽,现在剩下的只有冷漠、争吵和怨恨。
对于玩游戏这件事,他自己跟我说是为了逃避工作压力,可是我觉得他是在逃避家庭的责任,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沉迷在游戏中,似乎是小时候没有玩够,当孩子没有当够!他就这么自私自利,不管我的感受和需要。”
说着说着,菊香就开始痛哭。她说:“我太累了,没有理解和回报,我再也不想充当妈妈的角色了,我也更希望能像孩子一样得到爱护。其实我们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家里的长子、长女,都是跟着姥姥长大。只不过我的家庭非常和睦,而他父母一直关系不好,分居多年,父亲酗酒不管家,工资也不交给家里。他恨自己的父亲,从来就不曾提起过。他也对自己的家感到耻辱、压抑,甚至厌倦、害怕。中学时,他就很忧郁,不敢与别人争斗,怕别人笑话自己家,也没有得到过家人的保护,上班后他才开始解脱出来。”
听了菊香的讲述,我对她说:“少年时代,刘远就选择了逃避,因为他认为这是保护自己唯一的道路,所以,他现在的冷漠可能也是一种逃避。面对问题有很多方法,而逃避却是最让人痛苦的。你们感情基础好,你能理解他,相知又很深,有希望改变。我建议你说服刘远一起来咨询,了解到他内心的真正想法,你们的关系才能够改善。”
第二次,夫妻俩一块儿来到咨询室,刘远看上去很文雅、稳重,方正的国字脸显得很严肃,脸上有一点儿沧桑感,可并不显老,似乎比妻子还年轻。我笑着说:“你看上去很年轻,是不是有什么保养的秘方啊?”还没等他回话,菊香就说:“可不是他年轻呗!他在家中什么都不管,不爱操心,有事情时躲得远远的,像半个出家人!”
刘远没理会妻子,他说:“我工作忙,常常出差,本来想少管事少生闲气,可是有时候觉得她做得不好,还是生气,只能躲着上网玩会儿,可她还是不高兴!”
我说:“你们过去关系很好,发生了何事开始变坏的?”
“其实我原先的脾气也没那么坏,和菊香的感情也很好。但是结婚6年后,我姥姥脑出血去世了,我非常悲痛,因为我从小就是姥姥带大的,我觉得最爱我的那个人不在了,心里像天塌了一样。
我不到1岁就和母亲分开,到乡下和姥姥一起生活。姥姥是寡妇,她与我相依为命,对我万般呵护。后来跟姥姥回到城里妈妈家时,我已经有了两个弟弟,妈妈更顾不上我,我还要帮姥姥带两个弟弟。3个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妈妈就会生气,而且一定是先训斥我、打我,本来我就和妈妈不亲,渐渐地就更疏远了。可是当时有姥姥保护我,我心里还算踏实。那时我父母时常吵架,后来父亲就不回家了。他很爱喝酒,还经常打骂我们,这些我都忍了,可是他经常说一些伤害姥姥的话,这让我特别恨他,甚至想跟他干一架!我很想离开家和姥姥回乡下去,可是家里穷,乡下的房子已经卖掉了。”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十分沉重,象一个受伤的大男孩 。
我现在常常想起姥姥去世时的情景。她去世前一天晚上,曾经和菊香有过一点儿争执,其实她们关系也很好,菊香也很疼爱姥姥,可是我心里就是忍不住想怪怨妻子,但是我当时没有说出来。现在虽然她也很爱我、体贴我,但是我总是情绪不高,渐渐喝闷酒也多了,脾气也坏了。”
听到这里,菊香有点儿委屈,她说:“我当时忙着处理姥姥的后事,照看孩子,没想到他的痛苦这么深,对我也有怨恨。我对姥姥很好,问心无愧。姥姥去世几年后,他才跟我说他对我的怨结,我感到很委屈,和他的关系也慢慢不如从前了,似乎他处处和我作对,象个逆反的大男孩。”
家庭雕塑扮演,找回丈夫丢失的爱
听完两人的自述后,我对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判断。夫妻两人都跟着姥姥长大,都喜欢依赖、亲近的生活模式,但是妻子家庭和睦、健康,对她的婚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丈夫的家庭关系却很紧张,童年的不幸经历使他的内心世界支离破碎,无法把爱的力量整合起来,当最疼爱他的姥姥去世后,他的精神世界完全崩溃了,已经找不到原始的爱了。于是,他变得冷漠,而妻子只能被迫扮演“妈妈”的角色,却由于丈夫对她有过怨恨,小时侯对妈妈也不亲,还逆反,没有学会处理亲密关系,所以夫妻之间的爱始终无法寻找回来。
在这次治疗中,我选择了家庭雕塑,主要目的是唤回丈夫曾经有过的爱,摆脱过去家庭关系的怨恨,只有这样,才能为婚姻注入新的活力。
我让刘远概括一下和家长的关系模式。刘远说:“与姥姥,心心相印、相依为命;与妈妈,心如隔山,冷漠不语;与爸爸,满腹怨恨、怒火中烧、绝对排斥!”
针对这位丈夫的回答,我坚定了用“家庭雕塑扮演”的信心,对他很合适。
家庭雕塑扮演,即由双方或其他人扮演家庭中不同的角色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扮演,可以认清自己内心的原始心理反射模式,对于受到原始家庭严重影响的丈夫来说,这样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清晰地让他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在家庭中实际扮演的角色,对于寻找丢失的爱,非常有帮助。
我让他们夫妻俩扮演丈夫原生家庭的人际角色,因为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模式会投射到新的家庭中,尤其是对于受其影响非常大的人。实际上,刘远对妻子经历的感情阶段,和爱恨交织的复杂态度,正是他对姥姥、母亲和父亲不同感情的反映。
第一阶段:刘远与姥姥的关系雕塑扮演。
我让丈夫扮演小时候的自己,让妻子扮演他的姥姥。
丈夫: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姥姥”身边,
妻子:则像“姥姥”一样将“孩子”拥在怀里。我让刘远不断回忆和姥姥在一起的幸福往事。并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慢慢的,在往事回忆中,刘远的眼神开始柔和,不断展现出温暖的容貌。
当夫妻俩沉浸在这种甜蜜的关系中时,我在一旁用类似催眠疗法的语言轻声说:“姥姥曾用一生爱过你,现在,姥姥走了,她把爱你的任务交给了你的妻子,姥姥也相信你会像爱姥姥一样,爱你的妻子。”
我看到刘远在妻子的怀中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姥姥感谢你的妻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希望,姥姥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她希望你成为一个负责的大男子汉,她不希望看到你像父亲一样酗酒、贪玩、不管家。”
当我慢慢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我看到丈夫变得非常温柔、听话。
我让“姥姥”和“外孙”暂时分开,姥姥蒙上一块黑布,背对着外孙。
再让他们自然交流。
外孙说:“姥姥,我想你,需要你,我还没有孝敬你呢,你就离开了世间,感谢你给我的爱,我现在很孤独”
说完后他伤心的哭了。
我知道在潜意识中,隔代寄养的人一旦遇到压力不顺总会幻想有另外一个保护神支持,如果找不到就会逃到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自闭,自我沉溺。而男人们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
雕塑扮演结束后,丈夫说:“我现在觉得,妻子真的一直都像姥姥一样爱我,我也要好好爱她。”
第二阶段:丈夫与母亲的关系雕塑扮演。
我让丈夫扮演少年时代的自己。
让妻子扮演他的母亲。(蒙上花头巾)
为了更深地了解丈夫心底和母亲的关系模式,我让丈夫自己来选择情景。
他的安排是:自己背向母亲,躲在一个角落中蹲着,用绳子圈了一个圈,不让妈妈进去;
母亲:则侧身朝向儿子,在忙自己的事情,不时看看儿子,又伸出手向他请求帮助。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心里已经很明白他和母亲的关系了。
我接着轻声说道:“你的圈子就是你的世界,你躲在自己的世界不愿意出来,你在逃避亲情,装作不需要妈妈,就像现在,你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似乎不需要妻子,不需要家庭。可是他们却很需要你!小时你承担了父亲的责任,这是你不情愿的,你可以委屈,可以反抗。也许你太累太压抑了,再也不想承担了。你学会了逃避。”
刘远用痛苦而迷茫的眼神看着我。
我接着说:“现在你是丈夫这个责任你不能逃避,你完全有能力做好。妻子不是妈妈,她是你的伴侣,不用再叛逆,不论她在忙啥,都是为了这个家。
现在,请走近妈妈,对她说:‘妈妈,我需要你!三遍后改成‘妻子,我需要你!’
然后请剪断这条绳子,拆掉与母亲、与妻子隔开的墙,敞开你自己的心扉,去拥抱妈妈”。
这时候,妻子已经要流泪了。她诚恳地说:“回来吧!我真的非常需要你,我想亲近你,可总拽不动、够不着你,你的冷漠让我无法亲近,我不是你妈,我是你的妻子,我宁愿当成你的姥姥来疼爱你,可是,你要走到我身边来,你过来了,我才能够爱你啊!”
丈夫在我鼓励的眼神下,走出了圈子,拥抱了妻子。
第三阶段:丈夫与父亲的关系雕塑扮演。
首先,我让助手扮演少年时代的丈夫,由丈夫扮演父亲,并由丈夫自己选择距离和姿势。
扮演中的父亲站在凳子上,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儿子大声指责。。。。。
儿子站在下边低头不语,背对着父亲。
第二次,我让他们的角色互换一下,由助手扮演父亲,丈夫扮演儿时的自己,同样也让丈夫自由选择行动。
由丈夫扮演的儿子和父亲一模一样,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父亲大骂,不同的是,他还跺脚,想把凳子踢翻,并且大喊:“你不是我爸爸,我不认你这个爸爸,你走!你滚出这个家!你要是再打我,再欺负我姥姥我就会杀了你!”
妻子看到这里,悄悄对我说:“他跟我生气时,就是这样对我又吼又叫让我滚,这让我无法容忍。他最生气的时候也说过要杀了我,他让我害怕,我不得不想要离婚。”
看到丈夫的表演,我仍然在一旁轻声说:“你压抑了太多的愤怒,你可以尽情宣泄出来,把你过去想说的话都喊出来吧!你的父亲没有责任感,你看不起他。你也不想和他一样,你能够像姥姥一样把家庭的担子挑起来,因为你心中有爱。”
这时我让妻子再扮演一遍他父亲,让他说出平常愤怒的话。
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真的是在不公正的发泄,妻子成了出气桶。
妻子也在一旁说:“我不是你的父亲,你不要这样对待我,我受不了,我也为你难过,我只是个替罪的羔羊。虽然我也偶尔会发脾气,那只是我太委屈了。我爱你,我在为家里挣钱,我在培养孩子,我愿意为家里付出,我不是一个自私鬼!我和姥姥都是一样的,请不要忘记过去的爱,请你好好爱我!”
在第三个家庭关系雕塑扮演结束后,丈夫很震惊,尤其是我让妻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和对他的渴望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心里有这么多对父亲的恨,这些恨他没有宣泄的途径,只能条件反射地迁怒妻子。意识到这点,他很真诚地对妻子说:“对不起,我不该粗暴的对待你。”
妻子说:“也许有时候我忙于工作,也是为了逃避家庭冲突,忽略了你的需要。以后我愿意多照顾一些家庭。”
后来的治疗中还一起画出了三代人的家谱图。图中要求表明个性特点,重要事件,健康状况。
从这三代家谱中,我也发现了这个家族男人的婚姻模式和命运。
祖代:姥爷20几岁逃离家庭去革命,留下姥姥守寡,爷爷早逝,奶奶守寡;
父代:父亲不管家庭与母分居,母亲守寡;
己代:自己厌倦家庭,逃到网络中,妻子成了网络寡妇。(现代病)
三代男人的逃避方式,决定了现在这个家庭的关系模式。我问刘远,想不想对家族的命运负起责任来,从自己这一代开始改变?“你们家族的男人,内心深处都是漂泊的,你们的心不在家里,不在妻子身上。以前姥姥在世时,你对家有依赖,尤其你的妻子是姥姥非常中意的人,所以你像爱姥姥一样爱你的妻子。可是姥姥去世后,你所有爱的源泉枯竭了,你的婚姻和家庭也开始飘摇。你只有找回对家庭的爱,你们的婚姻才能幸福。”刘远不住地点头,看得出来,他很认同我的话。他对妻子说:“对不起,是我经常错怪了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你相处,我不知道该怎么给你爱,所以选择了逃避,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好吗?”妻子握着丈夫的手,流泪点头。
我也对妻子说,以后有空,可以常常陪着丈夫去祭奠姥姥,让丈夫感受到姥姥对他的爱一直在延续,只不过是由妻子来给出这份爱,同时让丈夫感受姥姥对他的期待,实际上,姥姥就是丈夫找回爱的能力的精神力量。
妻子也答应了我的要求。两人结伴相回时,已不像刚到咨询室时那般冷漠疏离。看着丈夫的眼神开始变得柔和,我相信他们能找回曾经的爱,找回幸福的婚姻。也许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帮助和夫妻共同努力。
咨询师观点:儿时的成长背景、人际模式将左右婚姻的幸福。丈夫的童年缺少了父亲的支撑,过早地被推到了小大人的位置,使他厌倦了责任。由于缺乏童年的快乐,一旦有条件或者遇到挫折时,丈夫就会主动退行到儿童阶段,去找自己的欢乐,去逃避现实的矛盾。丈夫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就是非常典型的表现,网络游戏中的挑战、发泄、厮杀和控制,会让生活中的压抑得到释放,也能寻求到完全的快感。
在这个案例中,丈夫的心理障碍来自很多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几代人逃避、不负责任的心理模板和迁怒他人的条件反射机制。所以,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并做调整,丈夫才能改变对妻子的态度和自己的行为。
任何人际互动都有“行为反作用力”在起作用,得到爱的人懂得回馈爱,得到恨人的也会回报以恨,这是感情的本能反射方式。往往孩子越讨厌谁也许会越像谁,这是反向认同,因为已种下了讨厌的种子。所以丈夫虽然很讨厌自己的父亲,但是他的行为却不由地向父亲的形象靠近。
在这个案例中,丈夫的成长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他从小由姥姥带大,在隔代寄养环境下成长的人,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和感情的不安全感、关系的不确定感。同时,在人际关系上容易混乱,或界限太僵化,只死认准一个人是可信的、可亲的,(这种情况多见于4-6岁还由老人带养的)由此造成家庭序位错乱,关系也会扭曲。
同时,隔代寄养会形成依恋的共生关系,别人很难替代。好处是让他们多了一些安全感、温暖感;可这样的人往往容易心理退行,留恋童年的满足感,容易陷入一些依赖成瘾的行为中如酒瘾、网瘾当中。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儿时的成长阴影,有时候,这些阴影会给婚姻带来致命的打击。
慧心(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