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的花拳绣腿

标签:
少年往事练武 |
分类: 散文 |
儿子在高考前曾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武侠小说。
写小说没毛病,说明孩子有文学天赋,关键是他选择写作时机是错误的,高考之前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啊!很多待考生日以继夜的埋头于题海之中,他居然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编制他的作家梦,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
粗略估算,他高考的卷面至少要损失百分以上。这样看不出火候的率真行为大概率源自于我的遗传,因为做事一向严谨的妻是绝对干不出这样傻事的。
本想恶狠狠的教训他一顿,至少要动用语言暴力,让他长长记性。可是看到他后来好歹也考进了一本大学,也就只能把一口恶气咽到肚子里了,乃至还帮他把那本书给印了。
其实儿子之所以要写出这样一本书,一是受当时金庸古龙小说泛滥的影响,激发了他潜在的创作欲望;二是源于小时候饱受虎背熊腰们的欺辱毫无招架之力,纯属为发泄忿忿不平的一种意淫。
我小时候的境遇和儿子极为相似,只可惜没有儿子那般的天赋和想象力,只想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解决问题——练就一身武艺,成为一位江湖高手,专治人间不平事。
那年头如我有这样想法的孩子不在少数,只可是在一个肚子都要添不饱的时代,想拜师习武简直是天方夜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家的一位邻居我称之为王叔的人就成了我实现梦想的引路人。
王叔长得鼻直口阔,皮肤黝黑,相貌堂堂,一看就是标准的正面人物形象。他给我们一群孩子讲了很多民间传说的习武故事。比如天天用手掌拍树可以练成铁砂掌,天天捶胸可以练成金钟罩,天天用筷子夹苍蝇可以练眼力接飞镖,天天跳沙坑可以练轻功等等。我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很快付诸实施。在家边的空地上挖了一个大坑,天天上蹿下跳得练习旱地拔葱。除此之外,还坚持早起跑步、压腿、蹲马步等。
后来王叔送给我们一本初级长拳的书,我们如获至宝,天天按照书里的图解,一招一式的比划,感觉那个遥远的武侠梦正在一点点的和我们亲近。
练功的直接后果是饭量与日俱增,弄得母亲总是用狐疑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是一条病态的贪吃蛇。
当然和小伙伴们相比我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崴脚的,骨折的,家里不得不掏银子治病的。还有裤子开档,衣服撕破的,在缺衣少穿的年代,甚至比遭受皮肉之苦更让家长痛心不已。
结果孩子们的行为很快激起公愤,家长们异口同声的把矛头指向了王叔,说他把孩子带坏了。吓得王叔不得不过起了半隐居生活,一见到我们便远远躲开,唯恐避之不及再惹什么事端。
王叔不理我们了,好在县城南有一条沙河,是天然的练武场。我们就在沙滩上练起了劈叉、弯腰、毽子小翻、前空翻、后空翻等。后来才知道这些不过是戏曲里的武行,和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并无关联,只能算是花拳绣腿。
练会了这些招式的最大好处是,很多不爱读书的人加入了学校的文艺队,可以免受学监之苦。只是我高不成低不就,身手不行不说,个头又矮小,形象也不俊朗,只能眼巴巴的看到小哥们在学校的文艺队里翻跟头打把式,在舞台上出尽风头,而我却不得已的坐在课堂上苦读那些《工农业基础知识》(为迎合形势,数理化等课程一律更名为工农业基础知识)。
虽进不了文艺队,但功夫是不能荒废的,除了继续孜孜以求的练那些武行,我还喜欢上了打篮球以及短跑等竞赛项目,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取得过名次。
多年以后,已到不惑之年的我还迷上了排球,并以绝对主力的身份带领本单位排球爱好者夺得过全市机关排球赛的冠军。
半百之后开始一本正经的拜师学习太极拳,玩得是陈氏老架一路74式,一打就是十年。直到此时我才知道,原来绝大多数的武术套路都是为了强身健体的,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招数大都是文艺作品虚构的。
多年以后,我很不幸的走进了北京协和医院,成为泌尿科病房的资深患者。一场切除了腹腔内若干零件的大手术之后,没过一周我就能站立起来走步了。看着护士们惊异而又敬佩的目光,尽管我满脸虚汗双腿打颤狼狈不堪,但是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在医护人员和病友们夸赞声中,我忽然想起了青葱岁月中的练就的那些花拳绣腿,想到了裤子开档,想到了深浅不一的沙坑。想到没有少年时的痴迷以致后续如强迫症般的执着,绝对不可能会有我病体的奇迹般迅速恢复。
人生若是一场上天早已设计好的游戏,我少年看似幼稚的行为其实都是对晚年际遇的最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