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传承中医针灸文化传播针灸养生知识!

(2022-07-09 06:45:49)
标签:

健康

教育

历史

情感

杂谈

为了传承中医针灸文化传播针灸养生知识!
导语:讲述针灸的功效与作用,才能充分展现出针灸的魅力,让全国人民充分了解中医药在卫生健康事业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让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
针灸分为针法和灸法。针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灸法是用特制的艾草或者艾柱在人体的某些部位烧灼,熏熨,利用热刺激达到治疗和预防某种疾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使人体能够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人状态。
针灸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特点是治病不吃药,只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来刺激局部,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了经络学说,形成了361个腧穴和众多的经外奇穴以及十四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腧穴理论,并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在临床上针灸的作用非常广泛,但基本包括这五个方面:
一、临床上针灸具体操作是:先按中医的方法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使阴阳平衡,脏腑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预防治疾病的目的:
1、疏通经络是我们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它是指调理精气,主要用于经络闭阻不通而产生的一系列病证。如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肢体疼痛,都是由于外邪阻滞经络,导致经络不通,称之为不通则痛。针灸治病可以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而止痛的目的,称为通则不痛;
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都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生病了,实际上就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生病之后,人体会不断地产生抗病能力,继续与病邪抗争。如果正能够胜邪,则邪退病愈,也就是说疾病好了。如果正气不足,正不能胜邪,病情就会加重。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匡扶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战胜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就是调和阴阳。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阴阳失调,疾病而生。针灸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人体失衡的阴阳向着协调的方向转化。
三、其优点:
1、有广泛的适应证,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3、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4、医疗费用经济实惠。
5、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由于拥有上述优点,远在唐代,针灸就已经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迄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针灸治疗其实也存在风险。首先,如果这个医生不熟悉人体解剖和穴位,就可能误伤身体,甚至致命;消毒不严格,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导致肝炎、艾滋病等医源性疾病。其次,如果中医人操作不当,或患者配合不当,可能出现断针、滞针、晕针等情况。最后,针灸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疼痛。
四、产生疼痛的原因:
1、中医人操作手法不熟练。
2、针刺时,有酸麻肿胀等“针感”,而每个人大脑判定疼痛的程度不。
3、针刺时可能造成皮下淤血或者出血引发疼痛。
4、心理因素。因此,要做针灸治疗,所以一定要去正规中医院,找有资质的专业中医人。
五、同时,做针灸治疗,不论是中医人,还是病人,都还需要懂得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
2、一些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穴位,孕妇禁止针灸。
3、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颈部等部位,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一些急重症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患者,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总而言之,针灸的治疗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对机体的良性调节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