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昆遐思

达瓦昆遐思
刚到喀什,就听到有人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达瓦昆不算到喀什”。旅馆的服务员也介绍说,达瓦昆位于岳普湖县的铁力木乡,距喀什市110公里,交通便捷,被称为“中国沙漠风景旅游之乡”,去了保证你们不会后悔。看来达瓦昆在喀什还是有一定分量的,非去不行。
吃过早饭,导游带我们上了大巴车朝东开去。公路两旁,是正在盛开的红柳花,那红柳的枝条是红棕色的,叶子呈鳞片状,很像柏树的叶子,但比柏叶细小得多。红柳的粉色花穗开在嫩枝上,色彩艳丽,婀娜多姿,蝴蝶、蜜蜂围着红柳花翩翩起舞。在我们老家,把红柳叫“三春柳”,其枝叶可清热解毒,治疗感冒。家乡农村种植并不多,可这里却是一棵棵、一簇簇、一片片、一排排,自由自在地生长在戈壁滩上,它们快乐地怒放着,摇曳着。放眼望去,简直是一个粉红色的世界。不时看见有维族老乡赶着毛驴车,载着“巴郎”,唱着歌儿,穿行在胡杨和红柳之间,好一派南疆风光!
说到目的地达瓦昆,导游小姐给我们讲了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这里有一个铁力木国,国王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达瓦昆,达瓦昆在维语中是“治病”的意思,可见这位公主从小身体多病,比较瘦弱。铁力木国原来是一个地肥水美的地方,不料却连续遭遇三年干旱,狂风暴虐,河水断流,田地变成沙漠戈壁。国王着了急,就命令他的一位大臣带领老百姓去找水挖水。可100天过去了,就是挖不出水来。大臣回来禀告国王,国王大怒,命令拉出去斩了;又派另一位大臣去,还是挖不水来,同样拉出去斩了。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大臣被斩,而挖水工地到处是窟窿,就是没有水。达瓦昆公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第五个大臣又要出发时,被她暗暗制止了。当天晚上,她瞒着父亲偷偷地去了工地,用她的双手挖呀挖呀。可那细皮嫩肉的手怎能挖得动沙石呀!不一会儿,双手就磨出了殷红的鲜血。说也奇怪,当鲜血滴进沙石里时,沙石间立刻涌出了水。她再挖,水涌出得更多。她高兴得心花怒放,忍着疼痛拼命地挖着,突然,一股清澈的、巨大的泉水喷涌而出,一下子就把公主淹没了。水越来越多,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湖泊。有了水就有了草原、牛羊,就有了好的生活,老百姓聚在湖边唱呀、跳呀。为了记住公主给大家带来的幸福,人们就把这个湖泊取名为“达瓦昆”。
这个故事引起我的联想。在民间,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如在北京,有因铸不出大钟,老工匠的女儿跳进红炉铁水中而使大钟铸成的传说;在山东,有姐妹俩为让老百姓获得耕牛而被山神关死在山洞里的传说;在陕西,有牧童为解救老百姓患天花病之苦而舍身跳崖的传说……我国的许多河流、湖泊、高山、大漠等,几乎都会被人们赋予许多神秘的色彩,达瓦昆也是如此。我认为,这些美丽的传说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但我发现,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之点,即基本上都是劳动人民同恶势力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事,而且在困境中都会得到仙人、勇士或善良的什么人的解救。但我始终相信,仙人、勇士是绝不会出现的。正因为如此,劳动人民才会祖祖辈辈地受苦受难,这样的故事也才会在民间久久流传。
经过一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达瓦昆。放眼望去,只见在浩瀚的沙漠怀抱中,静静地安卧着一泓湖水。湖心和湖边,长着茂密的芦苇,芦苇的褐色穗子与岸上的红柳花交相辉映,自有一番风味;湖边的码头,停放着供游人游玩的各种游艇;湖对岸,有一个高大的沙丘,丘顶搭着凉棚,凉棚下面的沙坡是几条由人工修成的滑沙坡道,不时有游客叫喊着从丘顶滑下来;沙场边有许多骆驼,它们的头上系着彩色布条,驼峰上安放着用花布装饰的驮鞍,骆驼或卧或站,等待着为游客服务。向远处看,沙水相连,波纹荡漾。导游说,这个景区以达瓦昆湖为中心,周围辐射13个景点,有千年的胡杨王和古墓群,有700年历史的古战场遗址,可以体验“临境知天寰,怀古吊钩沉”的雄浑豪迈,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弘壮美。风景区的湖泊水面有2000亩,湖岸边是3万亩的“布力曼库木”沙漠,它是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嘿嘿!我的双脚居然踩到了我国最大的沙漠上,就算是边缘,那也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呀!
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下,沙漠的空气是燥热的,风也是暖的,汗水把背心都湿透了。我们忙跑到湖边,脱掉鞋子,双脚踏入水中,与那美丽的湖水亲密接触。那湖水的清凉,一下子让我十分享受。俯视水中,偶尔有小鱼在嬉戏,它们不顾我眼光的肆虐,依然故我欢快地畅游着。游人们有的乘游艇在湖中疾驶,艇后面卷起一串串白哗哗的水浪;有的跨上驼峰,骑着昂首挺脖的骆驮在沙海中漫游;有的乘着沙漠探险车在沙中穿行。我则站在湖边,欣赏着这片神秘的、静谧的湖水,遐想着传说中灵魂与湖水与共的达瓦昆公主。
这时,一位经营骆驼的老人来到湖边洗手,我就同他拉呱起来。说起神话中的达瓦昆,我却从他这里听到了一个现代版的、真实的“达瓦昆”故事。他说,达瓦昆公主哪能给你一个现成的好湖泊呀?我们这个岳普湖县自古就干旱少雨,缺水现象十分严重。就是这个达瓦昆湖,十几年前也经常是干的,即使有水,水也很浅,而且又脏又臭又乱。为了改变岳普湖县的缺水状况,我们祖祖辈辈一直在与天与地作斗争,可岳普湖也是只有名字没有湖。那一年,县里来了位好领导,他大胆设想,要让岳普湖真的有湖。经过考察调研,发现铁力木乡境内有一小股泉水在漫延。当他听到关于达瓦昆公主这个传说后,就决定在此修建一个湖泊,让传说变成现实。我们岳普湖县是个贫困县,严重缺乏资金,更缺乏技术人才,他东奔西走,积极筹措资金,请来技术人员,经过周密的勘测设计,制定了扩大水源,建湖挖湖方案,然后带领全县群众勒紧腰带大干起来。在地、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人工开挖,一座美丽的湖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奇迹般地出现了,达瓦昆公主回来了。要不是这位共产党的好干部,你还能见到今天的达瓦昆吗?说着,他朗朗地笑了起来?老人还告诉我,随着达瓦昆的开发,沙漠周边也逐渐绿了起来----沙尘暴变得温柔了;夏天的雨滴、冬天的雪花多了;岳普湖县的畜牧业、乳业、酒业、生物科技遍地开花。光是湖周围的几个乡,靠旅游服务,老百姓的腰包就明显地鼓了起来。
骆驼老人的话对我启发很大。记得早年有部电影叫《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面的一首插曲唱道:“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自然条件差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我国在恶劣环境中出现的沙漠绿洲、北国江南,以及被誉为“塞上绿洲”的右玉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赛罕坝等等奇迹,哪一处不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用辛苦、智慧、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中午的阳光更烈,我们在凉棚下吃了新疆拌面----当然少不了羊肉和辣椒,就走上了返回的路。
在达瓦昆,我没有滑沙,没有骑骆驼,也没有搏击湖浪,但我觉得还是收获多多,似乎对“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达瓦昆不算到喀什”那句话,增加了点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