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沈三白与华宛如

(2016-07-10 15:02:25)
标签:

转载

分类: 浮光掠影
原文地址:沈三白与华宛如作者:天风上人

沈三白与华宛如

沈三白与陈芸娘的话题,早已家弦户诵,好事者要说要写的言语,恐怕也差不多到了殚思极虑的地步。现在换一个话题,谈谈沈三白与华宛如。华宛如是谁?知者或鲜,这还得从沈三白随石琢堂入蜀说起。《坎坷记愁》云:

乙丑七月,琢堂始自都门回籍。旋于重九日,絜眷重赴四川重庆之任,邀余同往。

又《浪游记快》云:

是年九月,余从石琢堂殿撰赴四川重庆府之任。

乙丑是嘉庆十年(1805),三白时年43岁。由这年九月起至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二月止,沈三白即随石氏历游荆州、潼关、济南等处,正式做他的幕僚了。在这之间的嘉庆十一年(1806)十月底,三白一行抵达潼关时,使他又经历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人生煎熬。《坎坷记愁》云:

丙寅二月,川眷始由水路往,至樊城登陆途长费钜,车众人多,毙马折轮,备尝辛苦。抵潼关甫三月,琢堂又陞山左廉访;清风两袖眷属不能偕行,暂借潼川书院作寓。十月杪始支山左廉俸,专人接眷,附有青君之书;骇悉逢森于四月间夭亡,始忆前之送余堕泪者盖父子永诀也。呜呼!芸仅一子不能延其嗣续耶!琢堂闻之,亦为之浩叹,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沈三白41岁丧妻,42岁丧父,时年44岁又丧子,可谓雪上加霜,悲惨之极!也正在此刻,石琢堂赠沈三白一妾,以期嗣续香火,使其“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展开。

当芸娘在世时,就想为三白寻觅一位“美而韵者”作妾,然几经波折,终而无果。而至于眼前这位石琢堂所赠之妾,关于她的文字,除此之外,沈復在《浮生六记》(仅存四记)中,并再无述及。这个谜题自《浮生六记》问世以来,困扰了世人这么多年?直到今天总算有了清晰的眉目。其答案即在吾友张一民道兄所撰新发现记叙沈三白及其姬人华萼的题画诗》一文之中。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一民兄即刊出过一篇名为沈三白的姬人》的文章,明确指出沈三白的姬人名“华萼”,字“宛如”,并有“宛如女史”等名号印。所据则为陈乃乾先生所“收得沈三白藏印拓文及手迹”,及俞平伯先生的题诗并注。(见俞氏《秋荔亭随笔》九《沈三白之印》,《为陈乃乾题沈三白印章》二文)惟其资料虽珍乃为孤证,而未获重视耳。今览道兄新篇所示:清人康发祥《题沈三伯携姬归去图》诗,大受鼓舞,欣钦之馀,不无观感,爰献芹以求方家指教。

康诗为三首绝句,其序云:

三白佐使琉球,姬人华萼字宛如,善舞枪击剑,出游必偕,特筑室於吴门,有终焉之志。友人携图徵诗,余惜未谋面,走笔以应。

览此序,可知康氏亦悉三白随使册封琉球之事,值得注意的是,他用了“佐使”一辞,而非通常所见之“随使”,三白随齐鲲出使册封琉球,其职“为太史司笔砚”(使臣机要秘书),事在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二月,时三白46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姬人华萼也获同行(尔挈红颜海外归),所谓“出游必偕”,这就非同寻常了,至少可以说明三白“佐使”琉球,其身份虽平常(白衣)而级别待遇却并不一般矣。

更令人瞩目的是,三白“姬人华萼字宛如,善舞枪击剑,出游必偕,特筑室於吴门,有终焉之志。”这段文字,除了明确无误地告知三白姬人的芳名冠字之外,还让我们了解到她“善舞枪击剑”,英姿飒爽与众不同的侠女形象。三白自44岁在潼关得姬人华萼,至道光三年(182361岁,康发祥《题沈三伯福携姬归去图》时,其间已历17阅年,晚年的沈三白偕其如夫人华宛如“特筑室於吴门,有终焉之志”,亦足堪令人欣慰也。友人携图徵诗,余惜未谋面,走笔以应。”“友人”是谁?序中未说,然既“携图徵诗”,当亦三白之友人耳。“余惜未谋面”,是说康发祥与沈三白固未尝谋面,顾康氏之序,则亦甚知三白情状行踪者也。

既如此,则其诗题又为何写成《题沈三伯福携姬归去图》?三白作“三伯”,復作“福”?颇似不可解焉?以余之见,此非康氏“吃不准”,亦非其“笔误”,实乃有意为之耳。盖“伯”既与白谐音,其义乃尊,以表敬意也。同理,“福”与復音谐,以寓褒意也。谐音者,乃喻三白携姬人“偕隐”乃尔。此余一家言,故妄言之耳,重点是康氏所题之三首绝句,且待下文展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