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剑锋冷然
剑锋冷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62
  • 关注人气:2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再谈沈三白》(叶德均)

(2011-02-09 20:22:32)
标签:

转载

分类: 浮光掠影

再谈沈三白    (叶德均)

 

上月间读石韫玉《独学庐全稿》,发现石氏所作《题沈三白琉球观海图》(晚香楼集三),洞仙歌《题沈三白夫妇戴花归去月儿高画卷,时其妇已下世矣》,疏影《为沈三白自题梅影图》(以上二首见《微波词》)诗词三首,都和沈三白有关,曾写《沈三白与石琢堂》一文刊《古今》三十九期。发稿后得黎庵先生来函,谓其中诗一首曾见某刊物的补白。后来在《古今》三十六期读到文载道先生的“读《浮生六记》”,才知道所谓“补白”,即二十五年度“江苏省立图书馆年刊”中程澹庐《沈三白轶闻》;但程氏文中所引仅有一诗,似亦未见《微波词》。

 

前文据石氏散曲集《花间乐府》有《送齐北瀛编修册封琉球》北曲一套,疑心沈三白至琉球或许随齐氏去的,但于齐氏的生平不详,未能决定。查近人袁懋功《清代徵献类编》(晓霞书屋丛著,民国二十年辛未排印本)卷二《清代馆选汇编》云:

 

“齐器字澄潇,一字北瀛,福建侯官人,辛丑进士醴陵知县甥子,,嘉庆六年辛酉进士,由庶常授编修,历河南府知府。”

 

于册封琉球事,也未说及。据载道先生引程氏短文,则又以为沈三白至琉球是随赵文楷去的。程氏原文云:

 

“先生曾随册使赵文楷殿撰至琉球,绘有《琉球观海图》。”

 

按程氏此说是据民国二十二年曹允源等《吴县志》卷七十五(下)列传,艺术二所引《畊砚田斋笔记》)原文无砚字,据同书他条及《吴门画史》所引,知缺一字。)其说云:

 

“沈復字三白,元和人。工花卉。殿撰赵文楷奉诏封中山王,復曾随使琉球,其名益著。”(十九页)

 

又近人徐澂所撰《吴门画史》(江苏文献馆排印本)三四面亦引此条。两书均未题《畊砚田斋笔记》为谁氏之作,疑出近人之手。赵文楷的历略,遍查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并无归于他的传记。《清史列传》也只有赵文哲,而无赵文楷,未知何故?袁懋功《清代徵献类编》卷九云:

 

“赵文楷字逸书,一字介山,安徽太湖人,嘉庆元年丙辰状元,授修撰,累官雁平道,山西按察使。”

 

也未记载奉使琉球事。这里图书馆无《太湖县志》,《安庆府志》,未能一检赵氏册封琉球的年月;但据《浮生六记》及《晚香楼集》看来,乃嘉庆十二年冬至十五年之事也。又赵氏封琉球时虽为专使,齐鲲或许是随行的副使之类吧。

 

曹允源《吴县志》五十六卷下《艺文考》(二十五页)曾著录沈三白《浮生六记》,下注云:

 

“三白失其名。按无锡顾翰《拜石山房集》有‘寿吴门沈三白’诗。”

 

按顾翰字蒹塘,嘉庆举人,以教习官京师,出为安徽泾县知县。工诗。晚岁主讲东林书院。洪杨之乱,受伤而死。所著《拜石山房诗钞》十卷及“补遗”一卷《词钞》四卷,有道光十四年原刊本,首有从弟顾翊(兰厓)嘉庆庚午(十五年)序。卷六《寿沈三白布衣》诗云:

 

昔闻沈东老,家贫乐有余:牀头千斛酒,架上万卷书。我观三白翁,踪迹毋乃是!无必慕荣利,不肯傍朝市。当年曾作海外游,记随玉册封琉球,风涛万里入吟卷,顿悟身世如浮沤。人生得失等毫发,一意率真非放达。桥边孺子呼进履,当代大臣来结袜。偶因币聘来雉皋,十年幕府衣青袍。买山无赀去归隐,肠绕吴门千百遭。吴阊门,虎阜寺,高道名僧日栖止。朝君结屋相往来,拊掌一笑林花开。赠君以湘江绿筠之杖,醉君以幔亭紫霞之杯;腰缠不羡扬州鹤,岁岁同看邓尉梅。“(七至八页)

 

顾氏原诗无年代可考,不知作于何时。据诗看来,当作于沈氏由琉球回来以后,即嘉庆十五年以后之若干年。其中最可注意的是:“偶因币聘来雉皋,十年幕府衣青袍”。沈氏赴琉球之后,回来仍作幕友,曾一度至如皋作幕。据《浮生六记》卷一首所说“余生于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即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至嘉庆十五年已四十八岁;今假定客如皋时为嘉庆二十年左右,其时为五十多岁,故顾翰诗中称之为“三白翁”。此后大约便归乡里,而《浮生六记》之作似在归里之后,约在嘉庆末年六十岁左右。

 

(小识: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叶氏即续新篇又发掘增添了新的资料面世,不仅发现了顾翰《寿沈三白布衣》诗,同时指出:“而《浮生六记》之作似在归里之后,约在嘉庆末年六十岁左右。”如此发愤,且分析判断正确,高出侪辈多矣!难能可贵,至敬至佩!)

 

前一文中说到邓之诚曾得沈氏的画一幅,当时手中无《骨董琐记》,未及徵引原文,兹补录《琐记》卷二原文如次:

 

“长洲沈復字三白,著《浮生六记》,叙其夫妇食贫居困时事。妇陈甚贤,不得志于舅姑,同见摈逐。僦屋扬州,卖画自给;饔餐屡竭,唱随之乐不改。无何悼亡,子死,女嫁,三白傀然从石琢堂韫玉游关、游蜀,以寄哀思。记中追维往事,凄婉欲绝,大抵锺情人也。画传世不多,故鲜知者;予于西小市以二饼金得其一帧,气韵清逸,满纸性灵,笔墨蹊径尚在椒畦之上,亟宝藏之。世有真赏,或不缪予。”

 

可惜邓氏文中没有说明所画的是什么,其上有无年月及题记之类。

 

(及时补齐资料,精神可嘉。其实从“椒畦”可知其为山水画。)

 

《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曾记其寄居友人鲁半舫的萧爽楼,鲁氏名璋字春山,善绘事。按《吴县志》卷七十五(上)“列传艺术”(一)引蒋宝龄《墨林今话》云:

 

“鲁璋字近人,号半舫,吴县人。画学郑簠,兼参郑燮法。写意花卉,疏老有致,尤工枇杷,识者颇许之。”

又《闲情记趣》所记沈氏从之学画的杨昌绪(补凡),袁沛(少迂)二人,《吴县志》七十五(下)“列传艺术”(二)也引有《墨林今话》的传略:

 

“杨昌绪字补帆,长洲人。善山水,兼工士女,花卉。尝入蜀佐福郡王戎幕,至苗疆饱览山川奇胜,画学益进。游武林,客阮元瑯環仙馆,与诸名士游,自画《凤凰山下读书图》,因号凤凰山樵。晚寓扬州小秦淮,往来吴门。旋卒。”

 

“袁迂字少迂,元和人,钺之子。早岁即以画名。入都馆富阳相国第,得纵观宋元妙迹,艺益进。性恬淡,居京师三十余年,所识王公贵人惟以笔墨往还,他无干谒。晚年归里,橐橐萧然,仍卖画自给。沛于书法亦深造,尤擅径尺大字。所蓄端砚多上品,平湖朱为弼为书‘二十四砚山房’额。”

 

此外三白的友人尚有王岩(星澜)、夏南熏(淡安)、夏逢泰(揖山)、缪山音、缪知白、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胡肯堂等人,但除上列三人外,余人均不可考。盖诸人都和沈三白同样是姓名不见于经典的。在今日查考沈三白的历略,已是大难事,查考他的友辈,更是“难上加难”了。

 

(小识:叶氏能在短期之内从《吴县志》所引《墨林今话》中查寻到鲁璋、杨昌绪、袁迂三人的资料,实属大不易。如果当时他手头直接有《墨林今话》的话,那么,他一定还可以查找到王岩的。这里,叶氏又一次启发了人们研究的思路。)

 

[转载]《再谈沈三白》(叶德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