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性德举荐毛先舒和王丹麓

(2009-04-07 12:44:50)
标签:

纳兰性德

秋千索

拨香灰

毛先舒

交游

考证

杂谈

分类: 瓣香兰馨

纳兰性德举荐毛先舒和王丹麓

纳兰性德举荐毛先舒和王丹麓

 

许增于光绪六年刊刻的榆园本《纳兰词》中,收有四首《秋千索》,其按语曰:“此词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一本作《拨香灰》”。检康熙二十三年前后刊刻的绿荫堂本《百名家词钞》、康熙二十五年刊刻的天藜阁本《瑶华集》、乾隆三十二年刊刻的经锄堂本《昭代丛书》,所收均作《拨香灰》。考《新填词名解》称“拨香灰五十四字,毛先舒自度曲也”。毛尝作《忆》诗,有“寻香更拨灰”句,故名。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收入毛先舒的五首词中,就有《拨香灰》(“嫩黄杨柳东风后”),可见纳兰性德是袭用毛先舒的自度词。至于此体被说成是纳兰性德自度,那是因为在性德去世以后,纳兰明珠将儿子生前写的手稿付于徐乾学刊刻为《通志堂集》,徐见谱律中不载,且无词牌,便以为是性德独创,即取词中 “弄一缕秋千索”句为词牌名。

由纳兰性德袭用《拨香灰》体填词,可以看出他十分欣赏毛先舒的词作。毛先舒(1620—1688), 字稚黄,初名骙,字驰黄,浙江钱塘人,明诸生,少奇慧,十八岁时著《白榆堂诗》,为云间诗人陈子龙所赏识,即从子龙游。入清,弃举业,未仕进。从理学家刘宗周讲心性之学,名列“西冷十子”。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人语云:“浙中三毛,文中三豪。”先舒平生好谈韵学,早期由追随云间而步入《花间》、《草堂》之径,填词颇多婉娈之音,后期标榜寄托,认为不论豪放、婉约,有寄托皆有价值。在词学理论方面主张尊体,不以词为小道,称词为“诗余”概念不确。这与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颇有相似之处,纳兰性德毕生肆力于词,托焉比兴,抒写性情,既写婉丽凄清之作,也写沉郁豪放之篇。或许这就是纳兰性德赏识其词作,袭用其词体的原因。

纳兰性德虽然出身于满洲贵族,但心仪汉族文化,景慕江南名士,所交皆江浙一带俊颜胜流。尤其是闻知有落拓潦倒之奇才(包括隐士、遗民),必以书函慰藉,或倾囊相助,或阴为调护,得到他帮助的人为数不少。毛先舒中年偃骞,晚年穷困,不与世合,杜门著书,虽卧病床塌者十余年,仍笔耕不辍。以纳兰性德为人,闻知他所赏识的名士处在困难的情况下,必然会主动地伸出援手。笔者最近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的《历史文献》杂志上,读到谷辉之编著的《毛先舒年谱》中,引吴舒凫《王丹麓传》载纳兰成德绍介毛先舒、王晫二人事:

 

成侍卫德,素未通问,特致书顾太守岱,称毛稚黄、王丹麓两人文行为西陵第一。时开馆修郡志,毛令其子通谒,遂延入馆。王终不往。

 

这条资料鲜为人知,时下出版和发表的纳兰性德谱录、传记中也不见记载,但出处绝对可信。考《王丹麓传》的作者吴舒凫,字仪一,浙江钱唐人,工填词,与毛先舒、王丹麓均有交往。王丹麓名晫,号木庵,又号松溪,亦是钱塘人,明诸生,入清不仕,一生以绘画、刻书为乐事,亦好倚声,《今词初集》选有其作。康熙十七年昭徵博学鸿辞,京师有贵人欲荐王丹麓,终以不可夺其志而叹息作罢。著有《今世说》、《霞举堂集》,吴舒凫《王丹麓传》即收在《霞举堂集》卷首。纳兰性德致书的“顾太守岱”也实有其人,《中国人名大字典》载:顾岱,无锡人,嘉定籍,字泰瞻,一字舆山,号止庵。顺治进士,官云南同治,值吴三桂纵兵淫掠,岱实按其状,追还所掠子女三千余人,民德之,建祠尸祝。官至杭州知府,有《澹雪斋集》。检《杭州府志》(职官):顾岱于康熙二十一(壬戍)年任杭州府知府,而浙江总督衙门开馆修郡志即在康熙二十一年。然谷晖之在《年谱》又引《毛稚黄墓志铭》:“康熙癸亥(二十二年),浙抚王君修《通志》,请召诸名士,乞以属笔,次及君,君所登载,必择忠孝节义事”。所谓“浙抚王某”实为辽宁盖平人王国安,查《清代浙江巡抚年表》,王国安于康熙二十一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在任。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浙江通志》一书的文字中,有“至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总督赵士麟、巡抚王国安复因薛《志》增修,斟酌损益,义例粗备”的说明,与谷氏所引,相互印证,大致符合(修志时间仅错一年)。

毛先舒虽为遗民(《小腆纪传补遗》曾为其立传),但还是比较开明地接受了纳兰性德举荐,大概是他为纳兰性德风义所感动,为纳兰性德的才华所折服,并没有对这位满洲贵族公子的举荐予以拒绝。也正是因为他接受了纳兰性德的举荐,他才得以在《浙江通志》里留下了宣扬忠孝节义的文字。而王丹麓却拒绝了纳兰性德的举荐,这或许是他对满族人还存有根深蒂固的敌视情绪,或许是他还不了解纳兰性德的为人,或许他更多的是听到有关纳兰性德父亲明珠贪渎弄权的传闻。人和人毕竟是不一样的。

如此,纳兰性德在与汉族名士的交往中,可能也遇到过其他的类似毛先舒和王丹麓的人和事,只是隐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有待我们去考证和发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