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有个“真君泉”
宋神宗元丰八年,大文学家苏轼由常州赴登州任职,途径涟水,写下了一首赞美涟水的词——《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词云:
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倾盖相逢拚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词中提到的“真君泉”,确有其处。据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记载:“涟水军有真君泉在军治园中,东坡尝题字于石栏,又作长短句云云。”然而清雍正、光绪两朝编纂的《安东县志》对东坡题字却没有明确的记载。余以为所谓真君泉,即县志所载“丹井”,又名“丹泉”,为晋代袁真泉投丹之处,后列入涟水八景之一的“丹井甘泉”是也。
相传袁真君在淮郡做官时,练成三粒仙丹,自己吃了一粒,收起了另外两粒,准备脱度有缘之人。真君经涟城化龙桥时,见一条白鳝,露出水面向他张口,真君认为有缘,便扔给它一粒,鳝鱼吞吃后,登时化为龙。真君为了造福人类,把余下一粒扔入化龙桥附近的井中,井水马上变得清洌甘洁。真君升仙后,人们在井旁为他建了一所祠庙供奉他。
此井在涟水何处呢?据《安东县志》载:“丹井在县丞宅内”,考清县署位于化龙桥西偏九十八步,而这里又正是北宋年间军治园所在地。由此可知,“真君泉”确为“丹井”无疑。由于宋金战争的缘故,东坡题字的井栏早已毁于兵燹,后人对此也就鲜知了。只有葛立方《韵语阳秋》留下一条记载。政和年间,葛立方随罢官乞祠的父亲葛胜仲(即文康公)居住在涟水两年,他每日用真君泉水烹茶,并与惠山泉比试,他认为真君泉“清甘无比”,而“惠泉不及”,遂擯惠泉不用。为此他还对陆羽《茶经》、张又新《水记》定惠泉为天下第二表示疑问,以为“天下甘泉,不为陆、张所录者,何可胜数哉。”
古人对真君泉如此推崇备至,可惜随着时代变迁,环境变化,此泉今已湮塞,但化龙桥尚有遗址可寻,据此或能找到真君泉的泉眼,建议邑人设法勘寻疏浚,让东坡笔下的这一古井名泉重现天日,并得到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

“化龙桥”题名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