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谈天说地 |
分类: 界外谈红 |
乐钧的一首题《红》词
团扇上绘的葬花美人,无疑是《红楼梦》中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形象。题词更是对林黛玉的一生进行了浓缩的描绘,词句“花知否,侬非葬尔,自葬前身”则指明了黛玉葬花的象征义。所以,应当把这首题图词归为咏《红》词作类。词作者乐钧,字符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人,嘉庆六年举人,师事翁方纲,诗文温丽,才名甚著,有《青芝山馆集》行世。此词作于嘉庆十二年,是乾嘉时期较早出现的咏《红》诗词之一。作者还著有笔记小说《耳食录》,内有《痴女子》一则,记载的是一女子读《红楼梦》,“反复数十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类似的记载,在清人其它笔记小说中亦可以看到。而记录这类故事的人往往是借此劝戒人们不要读《红楼梦》,以免中毒受害。乐钧却不这样看。他在讲述痴女子事后进行了大段论述。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红楼梦》描写了世间男女之真情。痴女子所痴者,非为宝玉、黛玉,而为情也。他十分赞叹《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称其是一部“妙绝今古”的书。乐钧的这则记载被一粟收入到古典文学资料丛编《红楼梦卷》中,而他的《潇湘夜雨》词却不见收载。乐钧的词,寄托了他对林黛玉命运的同情,更说明他对《红楼梦》的爱好。嘱乐钧题词的沈楚仙,生平事迹无考。在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竟将黛玉形象绘在随身携带的团扇上,并邀乐钧为其题词,据此可知她也是一位迷于《红楼梦》的“痴女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