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钧的一首题《红》词

(2007-10-10 07:30:42)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谈天说地

分类: 界外谈红
 

乐钧的一首题《红》词

 

   清人乐钧《断水词》中有一阕《潇湘夜雨》,注谓:“沈楚仙女史属题美人葬http://image.guaweb.com/gallery/2005/11/17/732763/a00252789_1.jpg花”。词云:

 

        泪是明珠,愁如香草,被人比着湘君。飞花时节断肠人。怜绝艳,深宵坠雨;伤薄命,花径锄云。花知否,侬非葬尔,自葬前身。家家庭院,落红未扫,都化轻尘。更东风吹去,落溷飘菌。凭画栏,忘归绣阁,拈翠带,斜踠君。垂杨处,莺来蝶往,当时可怜春。

 

团扇上绘的葬花美人,无疑是《红楼梦》中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形象。题词更是对林黛玉的一生进行了浓缩的描绘,词句“花知否,侬非葬尔,自葬前身”则指明了黛玉葬花的象征义。所以,应当把这首题图词归为咏《红》词作类。词作者乐钧,字符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人,嘉庆六年举人,师事翁方纲,诗文温丽,才名甚著,有《青芝山馆集》行世。此词作于嘉庆十二年,是乾嘉时期较早出现的咏《红》诗词之一。作者还著有笔记小说《耳食录》,内有《痴女子》一则,记载的是一女子读《红楼梦》,“反复数十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类似的记载,在清人其它笔记小说中亦可以看到。而记录这类故事的人往往是借此劝戒人们不要读《红楼梦》,以免中毒受害。乐钧却不这样看。他在讲述痴女子事后进行了大段论述。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红楼梦》描写了世间男女之真情。痴女子所痴者,非为宝玉、黛玉,而为情也。他十分赞叹《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称其是一部“妙绝今古”的书。乐钧的这则记载被一粟收入到古典文学资料丛编《红楼梦卷》中,而他的《潇湘夜雨》词却不见收载。乐钧的词,寄托了他对林黛玉命运的同情,更说明他对《红楼梦》的爱好。嘱乐钧题词的沈楚仙,生平事迹无考。在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竟将黛玉形象绘在随身携带的团扇上,并邀乐钧为其题词,据此可知她也是一位迷于《红楼梦》的“痴女子”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