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源阁”藏书楼主人在清江浦的聚书活动((二)

(2007-09-14 15:42:02)
标签:

人文/历史

海源阁

藏书

清江浦

杨以增

分类: 淮楚流韵
 

“海源阁”藏书楼主人在清江浦的聚书活动(二)

三、得书于人和

封建社会私人藏书家在蒐集书籍时更注重“人和“的作用。“人和万事兴”,杨以增亦不例外,他广交文友,招致俊颜雅士为幕僚,在为他办理河漕事务的同时,帮助他访购、鉴定、校勘书籍。如桐城派散文大家梅曾亮,与杨以增为同年进士,曾为“海源阁”题记,为杨以增校刊仿宋本《蔡中郎集》。被几任河督聘为幕僚的泾县布衣名士包世臣,曾在河督署内的荷芳书院里课杨以增子杨绍和读书,并为杨以增藏书校补题跋。精于声训版本之学的浙江秀水人高均儒,长期居住在清江浦河督署,为杨以增刻《海源阁丛书》主校勘。长于训诂和金石文字的山东日照人许翰,与杨以增书信往来不断,并为他校刊《说文义证》。淮安当地的著名文人丁晏,不仅与杨以增有翰墨酬唱,还赠送他家藏秘籍。此外,还有藏书家刘庭燕、许滇生、汪延熙也向他寄赠或转售过珍本。正是在“人和”的作用下,才使得杨以增在清江浦所购书籍既能致多,又能致精。

从杨绍和《楹书隅录》对“海源阁”藏书的著录中,我们看到,凡注明在“袁江”所购的书,都是一些品相很好的珍本,有的被杨氏父子列为“四经四史斋”、“宋存室”中的特藏,不乏为镇阁之宝。如南宋建本《毛诗》,旧为康熙朝南书房学士查慎行收藏,有查氏题跋和“得树楼”藏印。此书原本二十卷,在咸丰十一年乱燹中,遭到严重损失,仅余最后三卷,即卷十八至卷二十,杨以增于道光二十九年在河督任上购自扬州藏书家汪容甫()后人,收入“四经四史斋”。又有宋本《周礼》十二卷六册一函,刻有书牌“婪州市门巷唐宅刊”、“婪州唐奉议宅”,历经名家收藏,有“恩福堂书印”、“江都汪氏问礼堂收藏印”、“周玉斋金汉石之馆”、“阮氏小云过目”、“何绍基”、“何绍业观”诸印。椐杨绍和《楹书隅录初编》题跋称:“先公督袁江时,旋购此本于扬州汪容甫先生之子孟慈太守家,藏于海源阁“四经四史斋”。宋巾箱本《春秋经传集解》二十二卷二十册,长四寸余,宽不及三寸,精致小巧,古雅可爱。此本向为清浦王德甫先生所藏,后归扬州汪孟慈太守,道光己酉,杨以增于太守之子延熙处得之,藏于海原阁“宋存书室”。世所罕见的金本《新刊韵略》五卷三册,卷末有墨阁木记:“大德丙午平水中和轩王和印”。据钱竹汀考订,“是本为正大原刊大德重修耳,仍应定为金本”。杨以增获致后,题跋于南清河节署四宜轩曰:“金源人著述颇稀,而刻板传于今者尤勘。数百年来历为名家收奔,劫尽之余尤可珍矣”。宋椠本《三国志》六十五卷三十册四函,楮墨精古,笔致秀雅。为杨以增于道光己酉开府袁江时,以重金得之,取配旧藏宋椠《史记》、两《汉》,共成四史。曾经著名藏书家曹寅、黄丕烈、顾广沂,汪士钟等人递藏的北宋本《淮南鸿烈解》,全书二十一卷十二册仅阙五叶,杨以增于咸丰壬子得之于袁浦。“亟思锓木以惠艺林”,后因江南寇起,他忙于军务,事遂中辍。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道光己酉庚戍帅南河期间,先后收奔原为黄荛圃“陶陶室”所藏的南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汤汉注南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四卷。两书在现存各自的版本系统中,都是最早、最好的版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所以藏书家历来珍视两书的聚合。杨以增将其尽收到海源阁里,不胜狂喜,“以为合璧重光,莫是过也”。其子杨绍和亦感叹不已,以为“聚而之散,散而之聚,若有数存乎其间者,果天生神物终当合耶。昔子晋(毛晋)藏《东坡书》、《渊明集》斧季(毛扆)诧为隋珠赵璧,似此岂多让哉!我子孙永宝用之”。遗憾的是“陶陶”二书在八十年后,从海源阁中散出,后为爱书如护头目的藏书家周叔弢先生所得。1952,周叔弢先生将著名的“陶陶”和两卷施注《东坡和陶诗》捐给了北京图书馆。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国家图书馆领略到“陶陶”二书的风采。

在杨以增一生聚书活动中,以在清江浦最为鼎盛。他去世以后,杨绍和承继父亲的求书之道,又于京津地区收得怡亲王“明善堂”藏书中的大量珍本,使“海源阁”藏书进一步发扬光大。杨绍和嗜书与父同,早年他曾随父亲读书于河署的荷芳书院,目睹父亲所为而受其熏陶,其好书成癖,于版本校雠目录之学均有造诣,《楹书隅录》中有大量事实可证,此不一一赘举也

参考文献:

[1]杨绍和.楹书隅录[M].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三[M].中华书局,1990.3.

[2]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编.海源阁研究资料[M].山东友谊书社,199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