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瓣香兰馨 |
《通志堂集》附录未收的一首輓诗
翁叔元与纳兰性德是同年,他在祭纳兰性德《哀辞》中说:“ 余与君定交,自壬子同举京兆始也。方是时,君未弱冠,遵庭训闭户读诵,不妄交人。故同举之士百二十有六人,相互契合者数人而已”。所谓“数人”应当包括《通志堂集》所附向纳兰性德致哀祭文和輓诗者,如韩菼、徐倬、王鸿绪、翁叔元等人。同年中另有一人,也写了一首七言古体輓诗,但《通志堂集》却未收。这首輓诗载于作者自著的《凤池园集》卷二,题为《輓同年成容若》。诗曰:
冰雪聪明月入怀,苦吟不减蓬枢士。
每向花间品奕棋,时抚丝桐辨宫徵。
学书运腕得古意,笔阵排空云落纸。
鸡坛振翮摩丹霄,萤案研经曳青紫。
国桢岂宜置散地,简畀近侍去天咫。
内殿常分玉椀珍,上林诏许驰騄駬。
列钩陈、随豹尾,北踰绝塞南江沚。
赋诗佐酒望云停,湛恩优渥殊未已。
功业凌烟指顾间,钟鼎旗常窃所拟。
豈期人情两寂寞,文采风流逝波委。
梁夷门、冠盖里,车骑雍容今邈矣。
郑驿谁能接上宾,虚堂形影空几履。
矧余同榜相同旋,旷怀逸志心独韪。
踪迹虽疏情自亲,古道深交淡如水。
金淀萧飒丘陇高,白杨树下悲风靡。
二丸跳掷笼中鸟,乾坤轮轴何终始。
君骑箕尾游八荒,归根寥廓无泥滓。
楚声作歌一听之,知与不知尽伤哀。
輓诗对纳兰性德的人品、才情、职守作了较为生动的描述和切实的评价,对他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尤其是最后一句:“楚声作歌一听之,知与不知尽伤哀”,与韩菼《纳兰君神道碑铭》:“海内之知与不知者无不催伤”相合,证之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君之丧,哭之者皆出涕,为哀輓之词者数十百人,有生平未识面者”,当为实录。可见当时噩耗传来,朝野震惊,不少人是自发的加入到悼念的行列,显示了纳兰性德的人格魅力。
这首輓诗的作者名顾汧,字伊在,号芝岩,江南常洲籍人。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进士,授编修,曾任侍讲学士,升内阁学士,进礼部右侍郎,巡抚河南,累官至宗人府臣。他一生与纳兰性德仅在国子监读书时有过交往,为官后则接触不多,但他们情感一直相通,所谓:“踪迹虽疏情自亲,古道深交淡如水”。《凤池园集》中涉及到纳兰性德的诗还有一处,卷四中有《寿梁汾家孟五十和慕庐韵》云:“空山古调谁相和,绝塞生还有故知”。表明了顾汧对纳兰性德与顾贞观营救吴兆骞从宁古塔生还入关一事极为赞赏。又云“钩党籍存谈往事,丝桐响绝少新知”,虽然前句下有作者自注:“端文公主盟东林”,似乎在谈梁汾曾祖父——明末东林领袖顾宪成结党的往事,实际上暗指在纳兰性德去世后,明珠与徐乾学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党争。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顾贞观只好离开明珠府,归隐故乡,并发誓“不复拈长短句”,以示他在词坛活动中只有纳兰性德是唯一的知己。
《凤池园集》刊刻于康熙五十二年,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刻本。1979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将其影印,与《通志堂集》一道编入《清人别集丛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