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丛考》:《大易集义粹言》确为容若辑编

(2007-09-07 08:36:17)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瓣香兰馨
 

大易集义粹言》确为容若辑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清纳兰成德辑。书前有成德序,款暑作于康熙丁已(1677),是年成德年仅二十三岁。或谓此书悉出嘉定陆元辅,由徐乾学托名成德,刻入《通志堂经解》。然有成德之好友朱彝尊《合订大易集义粹言序》为证,他在《序》中对纳兰性德辑编《大易集义粹言》的起因说得极为明白:

 

吾友纳兰侍卫容若,以韶年登甲科,未与馆选,有感消息盈虚之理,读《易》渌水亭中,聚《易》义百家插架。于温陵曾氏种《粹言》、隆山陈氏友文《集传》精义一十八家之说有取焉,合而订之,成八十卷。择焉精,语焉详。庶几哉有大醇而无小疵也。

 

所谓“消息盈虚之理”,指的是论述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入进退。在《易经》这部书里,就贯穿着这种智慧的认识。《易"丰》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它启示着读者:人在吉顺时,常常会因此而得意忘形以至于招致灾难;反之,人在困逆时,又往往会因警惕自守而带来吉顺。性德十九岁参加会试,适患寒疾,未与廷对,心情当然不会好受,曾写下“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愁眉”的诗句。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从《易经》中感悟 “消息盈虚之理”,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潜心向学,刻苦研读。由此他对《周易》发生了兴趣,在广泛收集《易》义的基础上,取宋陈隆山《大易集义》六十四卷、曾种《大易粹言》七十卷合而订之,刪去二书之重復,補陈书之《系辭》以下,且于陈书所集之二十家中,刪八家而補六家,间以“臆见考其原委,定其体例”,曰《合订删补大易集義粹言》。

《大易集义粹言》全书虽有八十卷,但编多著少,依纳兰性德的才华完全可以胜任。书成后,纳兰性德才出示给徐乾学,得到他的称赞,并作出收入到《经解》中的决定。

纳兰性德由“有感消息盈虚之理”引发出辑编《大易集义粹言》的行为,合乎情理,顺乎因果。可是偏偏有人在纳兰性德去世以后,生造出此书稿本是出自陆元辅的传言。许多人(包括后来的乾隆皇帝)因考虑到纳兰性德年少博植,非穷经皓首之通儒,也就接受了这个传言。朱彝尊当时也听说此言,所以他在《合订大易集義粹言序》中特举了魏晋时期奇才王的例子:

    

昔王辅嗣(弼)注《易》,每取旧解所悟者,多深斥阴阳、灾异、小数、曲学,专明人事。论者谓其独冠古今,出荀、刘、马、郑之上。顾官止尚书郎,年仅二十四而夭,说经者恒惜之。容若清才逸辨,兼工风骚、乐府、书法。即其会粹二书,不专言理,变占象数并收,补《大传》训注之阕,虽老儒亦逊焉。岂意短命而终,读其书,不禁兰摧而蕙叹也。

 

王弼年少即享高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风气,竞事清谈。其注《易》偏重哲理,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历史上已有少年才子独冠古今的先例,纳兰性德荟萃二书成巨帙也就不奇怪了。朱彝尊以王弼比拟成德,是对纳兰成德辑著作权的辩解与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