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丛考》:《艳歌》中的苦短良宵

(2007-09-04 19:57:51)
标签:

纳兰性德

卢氏

文学

诗歌

欣赏

分类: 瓣香兰馨

 

《纳兰丛考》:《艳歌》中的苦短良宵

《艳歌》中的苦短良宵

 

《通志堂集》卷五收有七绝《艳歌》四首:

红烛迎人翠袖垂,相逢常在二更时,

情深不向横陈尽,见面消魂去后思。

欢尽三更短梦休,一宵才得半风流。

霜浓月落开帘去,暗触玎玲碧玉钩。

细语回延似属丝,月明书院可相思。

墙头无限新开桂,不为儿家折一枝。

洛神风格丽娟肌,不是卢郎年少时。

                                 无限深情为郎尽,一身才易数篇诗。

 

这四首诗写于纳兰性德与卢氏成婚之际,反映了他们的蜜月生活。

有学者认为,第一、二首表现出纳兰性德的侍卫生活与蜜月生活的矛盾[1]他下值归来,已是二更,与妻子消魂过后,三更又得起床上值。所以,他们的蜜月生活是良宵苦短,“一宵才得半风流”。

事实上,纳兰性德与卢氏成婚时,还在国子监读书,直到康熙十六年秋,在明珠“入秉钧”(任文华殿大学士)后,才跻身虎贲之列。此时,卢氏已经去世数月,倘若将《艳歌》第一、二首释为表现侍卫生活与蜜月生活的的矛盾,那么这四首诗写的就不是卢氏,而有可能写的是官氏。然《艳歌》第四首又有“洛神风格丽娟肌,不是卢郎年少时”的句子。在这里,作者化用了宋钱易《南部新书》中唐卢校书妻崔氏诗“不见卢郎年少时”的成句,以指卢氏。卢氏祖籍永平,属京畿范围,容若在年少的时侯或许见过她,但她后来随父亲的迁任到了闽粤一带生活,受到南方文化的熏陶,已经不见有少年时的模样,成为 “洛神风格丽娟肌”。

既然明确《艳歌》是写卢氏无疑,对第一、二首中的苦短良宵又作如和解释?答案应在第三首“月明书院可相思”。此前在康熙十二年,纳兰性德因患寒疾未能参加癸丑科廷试。第二年他病愈后,发奋苦读,经常是起早带晚的在国子监里学习。为了能蟾宫折桂,即使在他和卢氏成婚的蜜月期间,他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读书。“一宵才得半风流”,当他披霜戴月离开妻子又坐到书院里打开书卷时,耳畔回延着妻子的娇声细语。他何尝不想尽早的结束书院生活?在蟾宫折桂,取的功名之后,为妻子多写几首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无限深情。这大概是第四首诗所表达的“去后思”的内容,与第一首照应。

据《艳歌》中有“霜浓”句,可考订纳兰性德与卢氏成婚在康熙十三年(1674)秋。

----------

注释

[1]见邓伟《清代第一词人和他的诗》,刊于《满族研究》1985年创刊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