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丛考》:“渌水亭”补正

(2007-09-04 13:45:2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瓣香兰馨
 

《纳兰丛考》:“渌水亭”补正

“渌水亭”补正

 

“渌水亭”是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读书和宴客的场所。纳兰性德于康熙十二年.(1673)曾抱病写过一部读书笔记,题名为《渌水亭杂识》。据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考订,渌水亭遗址就在北京什刹后海北岸纳兰明珠府的西园,即现在的宋庆龄故居内。然而,在乾隆嘉庆年间,一度盛传禄水亭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东麓。吴长元《宸垣识略》卷十四最早有这样的记载:

 

渌水亭在玉泉山麓,大学士明珠别墅,子侍讲成德尝于此事着《大易集义粹言》。

 

其后,戴璐撰《藤萌杂记》、李富孙撰《曝书亭词注》也都沿用此说。甚至影响到海外,刊刻于1802年的日本画师冈田玉山等人编绘的《唐土名胜图会》,就在卷之四《园囿总图》中将渌水亭标画在玉泉山麓。迄今,也还有学者以纳兰性德取玉泉山“楞伽洞”为号(纳兰性德号楞伽山人)作依据,确认此说为是。[1]事实上,吴长元、戴璐、李富孙及冈田玉山等人均未进入过当时已辟为皇苑禁地的玉泉山进行实地考察。他们的记载,主要是根据朱彝尊《台城路·饮容若渌水亭》词推测而来的,盖词中有“一弯裂帛湖流远,沙堤恰环门径”等句。考玉泉山东麓确有裂帛湖,它是由山上泉水潴成,注入西湖(即今昆明湖),再由西湖出为长河,过高粱桥,德胜桥,流人京城里的积水潭;什刹后海、前海、太液池。裂帛湖和后海是同一水系,这条水系在明清两代列为御用之河,故又名为“玉河”、“金河”。朱彝尊词是泛指,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朱词提到“裂帛湖”,就轻易地作出“渌水亭”就在玉泉山麓的判断。考订渌水亭遗址,最有说服力证据莫过于纳兰性德《渌水亭宴集诗序》:

 

予家象近魁三,天临五尺。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晃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粳稻动香风冉冉。设有乘槎使至,还同河汉之皋;傥闻鼓枻歌来,便是沧浪之澳。若使坐对亭前渌水,俱生泛宅之思;闲窥槛外清涟,自动浮家之想。

 

《序》所的描绘的城堞、荷塘、稻田、太液池、景山,正是什刹后海及其周围的景色。清政府定鼎燕京后;将满洲八旗分置于内城,“正黄旗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2]当时纳兰明珠被任命为正黄旗第三参领第六佐领,继而纳兰性德又被任命为第三参领第七佐领。据《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七十一,规定正黄旗城居,八调湾南口循大街至德胜门转南至德胜桥为第三参领下各佐领居址。”故纳兰家得以在德胜门内的什刹后海附近建府造园。此园的建造是由纳兰性德自行设计,性德有[于中好]词云:“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揪抨响碧纱。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磋解生肉,努力春采自种花。”这所园子的主要建筑为“渌水亭”,亦是按照纳兰性德审美眼光设计的。其《渌水亭》诗云:“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熏。”[3]所以说,由纳兰性德自行设计的禄水亭是不可能建在地接自怡园的玉泉山麓的。纳兰家除城居有一处园子外,在西郊海淀还有三处园子。一处在皂英屯,一处在双榆墅,还有一处在水磨村。惟水磨村自怡园地近玉泉山。然自怡园构建于康熙二十六年。曾任明珠次子纳兰揆叙馆师的著名诗人查慎行,写过一首诗,题为《相国明公新筑别业于海淀傍,既度地矣,邀余同游,诗以纪之》,即反映了自怡园初建的情形。诗云:“路指沙堤外,园开海淀东。好山西岭接,曲水御沟通。绿野名相称,华林兴颇同。种花兼种树,还费十年功。”此诗收在查慎行《人海集》,系作于丁卯年(1687),可知自怡园构建时距纳兰性德去世已二年。

座落在什刹后海的纳兰府邸和花园,在乾隆年间,曾被和珅占据。嘉庆初年,随着和珅倒台,收归皇室,赐给了成亲王永瑆。到了光绪年,又赏给醇亲王奕环。建国后,府邸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园子则成了宋庆龄故居,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游人开放。园中绿树成荫,芳草遍地,假山堆秀,湖水泛波。迭石、桥栈、游廊、亭阁点缀其间。历经三百多年,渌水亭是否有遗迹可寻?嘉庆年间,任丘诗人边袖石曾到什刹海寻访过渌水亭遗址而未果,写下了“鸡头池涸谁能记,渌水亭荒不可寻”的诗句。[4]而实际并非如此。据满族文史专家溥任先生考证,现宋庆龄故居中的“恩波亭”,即建在当年纳兰性德宴集宾朋之“渌水亭”故址上。[5]溥任先生的说法是有根据的。有人说:“恩波亭”乃成亲王永瑆所建,因以“恩赐分引玉河水人宅”,[6]故名。而在康熙年间,纳兰家已受恩赐;由后海引玉泉水入园,辟为小湖。纳兰性德的弟弟揆叙曾绘《荷阴清暑图》(又作《荷香清夏图》),图上有查慎行的题诗:“渌水亭南万绿杨,一奁明镜贮烟光。自移玉井如船藕,高放花头尽出墙。”[7]又有贵阳诗人周起渭的题诗:“结庐傍金河,河水光沦漪。言从玉泉山,前汇太液池。弥侵绕帝城,菏花浩无涯。皇风取披拂,恩波无尽时。”[8]很可能纳兰揆叙受到周起渭题诗的启发,将“渌水亭”易名为“恩波亭”。而成亲王永瑆不过是将“恩波亭”修葺翻建成新。据此,我们可以考订,“渌水亭”就是游人现在依然能见到的座落在宋庆龄故居内的“恩波亭”。

注:

[1]赵秀亭:《纳兰丛话》,见《承德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

[2]《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七一。

[3]纳兰性德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享年31岁。

[4]边裕礼:《健修堂集》卷十一《什汊海诗》五绝句

[5]溥任:《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载《紫禁城》1989年第1

[6]陈宗藩:《燕都丛考》第二编第六章

[7]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四十《荷阴清暑图揆公院长属赋》

[8]周起渭:《桐野诗集》卷四《荷香清夏图为院长揆公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