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纳兰性德卢氏鸳鸯社密室杂谈 |
分类: 瓣香兰馨 |
鸳鸯社
纳兰性德曾在家园里构建了一所“曲房”,并嘱托严绳孙为其书写匾额曰:“鸳鸯社”。顾贞观《弹指词》卷下有《桃源亿故人》词注提及此事,其词云:
民国时期为纳兰性德撰写《年谱》的
张任政先生,将顾贞观词及注辑入《年谱丛录》,并说:“玩此词语气,当作于容若去世之后。”而笔者则认为,顾贞观词写于卢氏去世之后,为纳兰性德悼亡而作。
从“曲房”取名“鸳鸯社”可以推知,“曲房”是纳兰性德专为迎娶卢氏而构建。所谓“鸳鸯社”,典出于南唐张泌《妆楼记》:
纳兰性德在欲娶卢氏成婚前效仿前人的风流韵事,可见他对卢氏的人品、容貌、才华极为满意,这是他们婚后恩爱生活的基础。据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载:卢氏“年十八,归余同年生成德”,“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夫妻在一起生活仅有三年,这与顾词“千金一刻三春夜,转眼水流花谢”甚合。
“曲房”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大招》,有“曲屋步壛”句。朱熹《楚辞集注》释“曲屋”为“周阁也”,当是带有回廊的房子。“回廊”在纳兰词句中颇多出现,多与其情事有关的。如《红窗月》“犹记回廊影里,誓三生”。《金缕曲》“依旧回廊新月在”。《木兰华》“回廊一寸相思地”。《浪淘沙》“梦里瞥遇回廊”。《青衫湿》“教寻梦也回廊”。卢氏去世以后,纳兰性德“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鸳鸯社”成了他的追梦之所,相思之地。纳兰性德有《采桑子》云:“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顾贞观亦有和词:“分明茉丽开时侯,琴静东厢,天样红墙,只隔花枝不隔香。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辜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出于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顾贞观还 以“今生暂舍”、“来生重借”的词句安慰他,祈愿纳兰性德与卢氏再结来生之缘,重新成为“鸳鸯社”的主人。
有的学者视“鸳鸯社”为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组织的词社,或将其讹传为“鸳鸯馆”,作为他的藏书处,均误。顾贞观弟子杜诏有诗句“风流休数鸳鸯社”,句后自注:“鸳鸯社,成公密室”,此密室非策划政治的密室,亦非藏匿财物的密室,而是遮掩夫妻私生活的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