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月,大会堂电梯里抓拍刘翔.

2005年1月,平时不显高,站在人群中,刘翔依然鹤立鸡群。
大会堂电梯里抓拍刘翔:“我没看错你!”
昨夜从泰国小城华欣采访东亚系列峰会归来,在那边穿着短袖还冒汗,回到北京气温骤降,裹着厚厚的外套还有些瑟缩。回来打开电脑一上网,刘翔获得全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消息和照片铺天盖地,蜂拥而上的记者们再一次包围着刘翔,刘翔也毫不掩饰地在讲台踢腿、做鬼脸,当年的那个阳光男孩又回到了人们的面前。
眼前的一幕让人不得不联想一年前奥运会上那个拖着受伤的脚,一瘸一拐退出奥运会赛场的情景,留下数万观众失望的眼神。那时,刘翔退赛不仅成了最大的新闻,同时引发了人们各种争议。有人预言,刘翔彻底完了!
在人们怀疑、叹息甚至指责的时候,不少人还在支持刘翔。我自己心里也有不少疑问,“怎么会这样?”可三年前一次和刘翔短暂的见面和交谈,直觉总是告诉我,“那是个遗憾,刘翔一定行!”于是我写个了那篇博客《守望刘翔退场的背影》,不仅仅是支持刘翔,更是心中的祝福。
刘翔这次获胜感言:“跌倒后爬起来看得更清楚。”被记者追问压力是否越来越大时,他回答:
“以后还会回到原来的我。退役后也没有这么多人来理我,也没有这么多人来拍我。”
听着这几句话,我暗自有些庆幸,自己当初没看错刘翔!
今年两会时,我曾在大会堂见到满脸疲惫的刘翔,我给他拍了几张照片,顺便过去跟他说:“多保重,我们支持你!”他抿抿嘴,点点头说“谢谢!”当时他表情很复杂,眼睛里有疲惫和无奈,但也藏着一种不服气的尽头。
历经磕磕绊绊后刘翔在悄悄地变化。回顾过去,一切都在变,人在变。不以成败论英雄,有奋斗就有收获,让实力说话胜似千言万语……
刘翔的话题还会延续下去,人们在冬日寒风开始新的一天……
附录:
选自《回望20年—一位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手记》,刘卫兵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
守望刘翔退场的背影
2008年8月17日,炎热过去,天气凉凉爽。这一天,鸟巢里人头攒动,上座率很高。很多人就是冲着男子110米栏和刘翔来的。其中不少外地人专程赶来,我同事的舅舅就是从深圳乘火车来为刘翔加油的!
比赛即将开始,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刘翔的身上。发令枪后,有人抢跑,仅仅跑出几步的刘翔停下来,低头撕下腿上的号码,转身往回走。
“不好!”我心里有种不祥的征兆。
刘翔这一走,就再没回头。电视画面中看到,刘翔一瘸一拐地走进空旷的大厅,在一处巨大奥运广告牌下呆呆地坐下来。那一刻,他显得如此孤独。
静静地守望刘翔退场的背影,留下鸟巢9万多观众惊愕的神情。
刘翔中途退出赛场,引爆了媒体和网友的各种议论。有人遗憾、有人惋惜;有人赞扬、有人批评;有人理解、有人骂街……面对眼前的一幕,我不禁想起两年前,和刘翔初次见面聊天的情景。
那次三年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表彰活动中。我第一次见到刘翔。他比想象个子高,身材瘦削但匀称结实。当时其他青年站好了,等着领导同志会见,刘翔却独自走到门外转转。我们随即聊起天。交谈中,我问他参加比赛时、面对世界级的强手,压力大不大?他抿抿嘴,笑着摇头说:“我不管别人,我跑我的。”
提到他刚刚拿到的世界冠军,他说:“那是过去了。”话语中对以后充满了自信和期待。刘翔属于80后的一代,身上有一种80后特有的青春和自信。话虽然不多,喜欢动脑子,反应快,说话也直率。望着他那副充满活力的劲头,我不禁想起一句名言“干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
关于刘翔奥运退赛的议论一直延续很长时间。直到2009年两会期间,刘翔出席政协会时,人们又旧事重提。当他进入会场,恰巧坐在第一排位置上。许多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他的身上,不时有人过去想和他合影,他都笑笑答应了。
经历几多风雨之后,眼前的他似乎比以前多了几分安静和沉稳。
2009年10月26日,午后,北风吹,阳光正好。

2005年1月,十大杰出青年颁奖会,拿着奖杯那一刹那,刘翔眼睛里也有当年
革命青年的志气。

获奖感言时,阳光男孩微笑.

合影时,我使劲地挺胸仰头,还是比刘翔矮半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