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委员哭了”背后的故事

(2009-03-09 16:21:51)
标签:

两会

文化

“委员哭了”背后的故事

高晓笛委员哭了。 

“委员哭了”背后的故事

认真“听”委员发言。 

“委员哭了”背后的故事

询问。              (照片选自新华网,刘卫兵摄)

 

“委员哭了”背后的故事

    两会召开这几天,北京天气特别好。3月7日,阳光明媚。

    我在政协分组会场外转了一会儿,不经意间走进一个会议室,第一眼竟然看到了新任残联主席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发言。一打听知道,这是社会福利和保障界委员分组讨论。

    张海迪算是自己小时候的崇拜者。上中学时,正赶上全国学习张海迪的活动,她身残志坚、立志成才的事迹让人敬佩。历次两会上,我多次采访拍摄过她。再次举起相机拍摄她,她讲了很多如何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事情。当了主席,她考虑的更多了。

    拍完张海迪,一转头发现以前采访过的聋哑委员于兵正在通过翻译听会。拍了几张,突然发现旁边的女士不时地打着手势。我悄悄过去一问,她正在给一旁女聋哑委员做手语翻译。

    说实话,看到这些残疾委员,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们不能听、不能说,总想帮他们说点儿心里话。通过翻译罗红,我知道旁边的瓜子脸的女委员叫高晓笛。

    小时候因药物过敏,高晓笛变成了聋哑人。那时候她无数次地哭过,但是伤心之后,她明白一味悲伤只能带来更大的痛苦,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从十几岁开始,她刻苦学习绘画,几十年笔耕不止,成为四川成都画院的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在还担任四川省聋人协会主席、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务。

    委员们一个个发言,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听着听着,突然发现高晓笛的眼圈红了,随后她伤心地抹起眼泪。我赶紧举起相机拍摄。随后问怎么回事。翻译王鸿告诉我,高委员说:“听到那么多人为残疾人说话,心里特感动,特想哭。”望着高委员流泪的样子,自己心里也有几分酸楚。我猜想,她是因感动于国家和社会的帮助而流泪,也是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而流泪。

   “我们不能做社会的包袱,” 高晓笛说。她这次将提交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提案,建议国家加大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投入,建立专门的聋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注重残疾人的普法教育工作,呼吁全社会真正关心中国几千万残疾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望着、拍摄着几位残疾委员,真的为他们能够参政议政国家大事感到高兴。可中国毕竟有几千万各种各样的残疾人,他们的就业、生活还有很多很多的困难,他们需要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个人的关爱和帮助。后来听一位盲人委员讲,中国1000多万的盲人,除了推拿按摩,没有什么活儿可干。

    照片刊登后,《新华每日电讯》一版、《新京报》等报纸、网站纷纷采用。谁料后来高晓笛委员发来短信说,不喜欢在公众场所哭泣的样子。我说,你的真情实感或许可以感动很多人。她的翻译回短信说:她喜欢美,下次再帮她拍几张美的照片。

2009年3月9日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