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莊子—如是說》之《刻意》篇(一)中和道人注釋

(2024-06-24 13:32:58)
标签:

心性

修行

無為大道

傳統文化

人文历史

                                                      刻意[1] 

     【原文】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2],爲亢而已矣[3];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4]。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爲修而已矣[5];此平世之士[6],教誨之人,遊居學者之所好也。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爲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強國之人,致功並兼者之所好也。就藪澤[7],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爲而已矣;此江海之事,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納新[8],熊經鳥申[9],爲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10],養形之人,彭祖壽考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衆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


     【注釋】
    [1]刻意:指心過分地偏執,而且是有意識地,屬於主觀意識的過分偏執叫刻意。比如說:他刻意如此(有意、專心於此);他刻意於仕途;他刻意地追求揚名四海。刻意就是執著地追求。這是世俗間的一種心理常態,這是非常正常之事,不管你主觀上想當大官、賺大錢,想造福於人類,并執著地去追求,這是人的心理常態,非常正常,只要不刻意幹壞事就行。但是在出世間,對於修行來說刻意就是大害了。因爲刻意是心在執著,心執著就談不上修道。現在世間的大部分修道人都沒有擺脫這個刻意,如果你真的擺脫了刻意,你的心真的從刻意這個桎梏下解脫了出來,可以說你修的這個道就在你的面前了。修道人修到高深之處,還是始終不能見道,這樣的人非常之多,他們自己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於他們心中還有刻意這個東西。他刻意於道,,他刻意於無爲,他刻意於清淨心,他刻意於明心見性,他刻意於開悟,他刻意於見道,他刻意於佛等等。也許他並不怎麽覺得,刻意這種實際上強烈執著的念頭已經深深地藏伏在潛意識裏了,在這個時候,刻意就成了修道人最大的障礙,那些修道人修到高深處,就是不能見道,那層紙就是捅不破,刻意就是那層紙。在這個時候,這些修道人就需要已經見了道的人來點化,已經見了道的人與這些修道人一見面,或一談話當然便知道他們的毛病在哪兒。點化捅破這層紙的方法很多,已經得道了的人隨便撿個瓦片也可以使人開悟得道,或者一句話,一個動作,或沈默不語,或大吼一聲,都可摧毀對方心裡的這層刻意枷鎖,使人瞬間大悟。佛教禪宗公案就記載了很多這樣叫人開悟的實例。所以說刻意對於修道人來說是最應克服的一道障礙。佛教禪宗歷史上的公案中的呵佛罵祖、棒喝手段就是已得了道的師父爲了打掉徒弟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刻意而創造出來的方便手法。如果你潛意識還藏著想成佛作祖,這都是些刻意念頭,必須採用巧妙的,使你來不及反應的瞬間地給你打掉,使你瞬間見到真佛,真性。這便開了悟。我注釋“刻意”這詞,說得遠了點,我想這樣多講一點好些。對於一個真正的修道人來說,刻意就象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從釋迦牟尼,老子,莊周到現在的二千多年來,這刻意不知把多少真正的修道者隔於大道之外。如果要把刻意二字講透,完全可以構成一本三四十萬字的道書。修道人不能不對刻意加以認識。
    [2]高論怨誹:空談時勢,怨天誹地,滿腹牢騷。
    [3]亢:孤傲,清高,目中無人之心態。
    [4]枯槁:指形體如枯死的乾柴棒。赴淵者:投水自殺者。
    [5]修:儒家的“修齊治平”之意。
    [6]平世:平天下。《禮記·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7]藪(音叟)澤:長著很多蘆葦的湖泊。
    [8]吹呴呼吸,吐故納新:吐納練氣之方術。
    [9]熊經烏申:摹仿禽獸之動作來鍛煉身體。如華佗的《五禽戲》。
    [10]道引:即導引。爲求延年益壽而修煉“奇經八脈”者。這些都是修行中的外道,並非真修道者。


     【譯文】
      對自己的心行意志有著強烈的執著。追求那種超凡脫俗,空談時勢,牢騷滿腹,謗擊時政,不過是爲了顯示自己的清高而已;此乃是暫隱於山谷之士,不滿當政之人,他們形若枯槁,若見政局不可逆轉,便要投江自盡之人所通常表現出來的。張口便仁義忠信,恭儉推讓,這些都是爲了修身而已;此乃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士,授徒教誨他人,遊學聚徒講學之人所通常表現出來是這樣的。出語便是建大功、立大名、維護君臣之禮、端正上下關係,這些不過是爲了治國而已;此乃朝庭之士,尊主強國之人建功和開拓疆土者所通常表現出來的。出沒於江河湖泊,處身於荒原或曠野,,釣魚閑處,這是刻意於無爲而已;此乃江湖之士,躲避世塵之人,追求閒暇清靜之人所表現出來的。吹噓呼吸,吐故納新,象熊立行鳥展翅,這是爲求壽和健康而已;這是練氣習導引之士,是爲保養形體之人,追求象彭祖那樣長壽的人所表現出來的。
      若心不刻意去追求那種超凡脫俗而自然高潔,無仁義染汙而修心,不追求功名而治國,無須到江河湖海去,不必躲避世塵而心閑,不用練導引吐納之術而長壽,心裏一切刻意執著無不放下,而這一切又無不得之,恬淡虛無而一切善美之景況無不隨之而來。這才是天地間的自然大道,聖人圓滿之德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