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提問人的答案(352)
(2022-03-19 00:17:28)
标签:
佛理心性修行無為大道傳統文化 |
分类: 問答类: |
有網友問:
请教中和道人,怎樣區別文字相和方便說呢?對於自己可以通過觀照,對於別人呢?別人的口頭禪是不是也可以成為自己的一種方便呢?謝謝!
答曰:
佛教有宗門與教下之分,宗門指禪宗。除禪宗之外其他的各宗(凈土宗、天臺宗、華嚴宗、唯識宗、三論宗、律宗、密宗)統統都是屬於教下,因為這些宗都是依經教而開宗的,並依從經教來修學,所以稱教下。唯獨禪宗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見性成佛,所以稱宗門,佛教的宗門教下就是這樣來的。既然有宗門教下之分,便有了權實之分,權即是權教,就是權且假借方便之說的意思;實即是實教,真實真相之意。為什麽世尊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經教是方便權說,因為它是文字相,不是真實之相。因為佛法是言語道斷的,離心意識的,不可思議的。佛教真理(佛法)一落入文字相進入思維,便形成了概念,佛法便成了世間法。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50年,所說的一切經教都是方便說,唯有禪宗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是實相,是真實之教。因為它是直見本性,見性成佛的真實之相。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既開宗門又廣設教下呢?因為宗門是為少數的大根性大修行者開的,教下是為廣大的中下根性的修行人設的。釋迦牟尼佛在靈山一會上拈花說法,手拈鮮花微笑不語,會中唯有大摩訶迦葉一人心領神會,微笑不語,其餘五百阿羅漢皆大比丘楞在那裡,不知所措。這就是根性低的問題,只能按佛所說的經教修行,也就是只能修習教下。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50年,都是屬於權教方便之教下。世間大根性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們學佛之人,一定要量體裁衣,不要好高騖遠,自己的根性如何,是不是屬於大根性的人,自己應該清楚。靈山會上釋迦牟尼佛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給摩訶迦葉,令其宣揚正法眼藏,摩訶迦葉作為初祖,後摩訶迦葉將法傳與二祖阿難,難傳三祖商那和脩者,一直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達摩祖師來到中國(中國初祖),傳給二十九祖慧可大師(中國二祖),慧可傳第三十祖僧璨大師(中國三祖),僧璨傳三十一祖道信大師(中國四祖),道信傳三十二祖弘忍大師(中國五祖),弘忍傳三十三祖慧能大師(中國六祖)。達摩祖師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見性成佛傳到了中國,開創赫赫有名的中國禪宗。這就是宗門。與教下權教相異,非大根性之人能修也。
觀照就是指的禪定,也是天臺宗的止觀的意思。對於別人的什麽口頭禪不要去管人家,那是毫無意義的,修行是修自己,修自己的這個心,止觀就是停止自己的思維,用自己的冥冥靈覺關照著不起一念。你的心太亂,跑去管別人幹什麼?建議你修念佛法門,這是學佛人最智慧的選擇,最簡單最方便,阿彌陀佛四個字誰不會念,只要你一向專念,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的最高境界禪(就是實相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