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保障房楼市住宅经济价值观 |
3月26日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此犹如走过艰难曲折道路的老者,九死一生,感慨涕零,并就此评价!
一、对房地产的价值观与态度
房地产(准确的说应该是住宅产业)作为过去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实际上折射了GDP的速度、城市化的速度、货币政策、资源聚集模式(农村资源向城市聚集、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全国向北广上聚集)等机制,所以,房地产在有效地拉动经济的同时,也迅速聚焦了丰富的社会矛盾。
随着矛盾的累积,全社会形成了某种诡异的价值观----痛恨房地产、甚至是恨房地产不死!即使在经济低迷时期也不希望房地产复苏,在一个拜金严重有奶便是娘的社会,在对待房地产上颇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
房地产是一个经济领域、一种经济工具,其问题是我们人自己弄出来,是体制弊病的综合反映,痛恨房地产是没有道理的,全民在责任、利益面前都显得猥琐与龌蹉(那些谩骂、诅咒房价过高的人相对农村、农民千万别说自己没有既得利益),就像我们驾驶汽车出了事故不能责怪汽车的道理一样。
正因为如是价值观,才让我们的调控像是神经刀一样,频繁挥刀,戾气一刀比一刀重,但刀刀都披向空气。
二、对房地产价值观的改变
在本轮国民经济持续低迷中,社会终于改变了对楼市的态度,这种改变属于骤变型的。
2014年初本人撰写《地方政府出手救市是大势所趋》,遭到了很多人的谩骂,我坚持如是道理:地缝政府一定出手救市是趋势所在、是正常的行为,与好不好无关、与谁人的感受无关!
2014年4月份福建省想率先动手出台“闽十条”救楼市,招致全国媒体的讨伐式、暗藏杀机式的报道,吓得福建省立马缩头!
然而,随着经济低迷的压力越来越大,救楼市为罪恶的价值观逐渐得到稀释,社会终于在短短的半年内,认可了救楼市的举措,实行限购令的城市纷纷解禁,住建部也发声尊重市场(就是说原来市场没有被尊重、自己有些乱来)。
如今,政府终于走出了敌视楼市、放任市场后的第三步,重视楼市的正常作用!
三、然而这一切都不够--我们仍然价值观混乱、仍然没有住宅经济模式
在过去政府对楼市的调控中,宛如愚蠢妇人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导致如此做法的价值观、平台仍然存在,假设楼市再次狂热(当然,如果没有宏观经济的狂热,楼市狂热不可能),政府是否仍然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我们仍然价值观混乱、仍然没有住宅经济模式。
我想尝试用“9070”与“3600万套保障房”来阐述其中玄机。
当房价节节走高的时候,中央推出了9070政策,即90平方米户型的房子要超过70%的比例,想通过限制户型来降低总价。市场需要多大的房子是市场的事情,政府管不了,另外,出台这个政策违背了一个基本逻辑----房价越高市场才能约束户型越小,不可能一方面压房价一方面压户型,最后,这个政策演绎了极度荒诞,直到这个政策偃旗息鼓都不能说清楚90平方米究竟是什么?!我们社会对荒诞往往太宽容了!
3600万套保障房听起来那么美妙,其实充满虚无、荒诞和不能操作。第一,它违背了保障房的本意,并非因为保障而建设保障房,而是源于用它来打压房价;第二,为什么是3600万套?为什么是保障20%的群体?至今都没有看到任何依据;第三,在没有保障房模式的前提下,制度相当不完善,各地保障房建设漏洞频出。
但是,因为我们没有住宅经济模式、也没有保障房模式,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每次在谈论救楼市的时候,都必须同时强调不实在的保障房,看到了背后充满惶恐,应该不是欺哄?
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明确的住宅经济模式,其中包括以下问题:
第一,商品房应该怎么搞?高端房的房价政府没有必要去管,但应该关注商品房结构,实际上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商品模式开发出类似保障房档次的正常商品,房价未必就高过政府开发的保障房,只是这种房子政府用保障房的模式垄断。
第二,租赁市场应该怎么搞?从启动住宅拉动经济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构建了忽略租赁市场为特点的瘸子市场,后来的限购令、房产税等等都是以忽略租赁市场为代价的,全社会不觉得这是问题;
第三,保障房应该怎么搞?包括谁应该得到保障房?各地保障房的水准?资金渠道及其保证?保障房的产权形式?
如果拥有如是模式,政府管理就不会那么混乱毫无章法对待楼市,结果谁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