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拉动经济、平抑房价为目的的“保障房”一定会丑态频出

(2011-08-14 17:54:58)
标签:

杂谈

    世纪交汇的时候,中国饱受市场需求不足的困扰,选择一个产业优先发展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住宅产业最终击败汽车、教育、旅游等产业胜出。

    优先发展住宅产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几乎是天上掉下的肉包子,既可以有效拉动GDP又可以通过出售土地带来异常可观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言而喻。于是,中国轰轰烈烈地上演了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大戏。平心而论,住宅产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与此同时,逐渐走高的房价聚焦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一、保障房基本思路的异化

    住宅作为价格很高的生活必需品不可能完全交给市场调节,市场具有把商品分配给出价最高人的天然本性,这是市场维持资源优化配置的必须条件。政府必须出面解决买不起房子人的居住问题,解决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政府出于这种目的形成的供应,我们叫做保障房。

    但是,中国在住宅市场形成以后的保障房,具有天然的基因型缺陷,多年来一直维持这种病态,才导致了整个住宅经济的乱象——住宅市场的乱象、保障房的乱象。

    如果追究问题的根源,是我们一直没有根据保障房的基本定义设计保障房的政策,而是几乎完全异化了保障房的定义,让保障房实现拉动经济、平抑房价的功能,而不是民生保障房功能,这种基本思路决定了保障房运作的怪异和乱象,甚至波及到了商品房。

    二、经济适用房的出生构建了保障房的基本思路

    提到保障房就必须论述清楚其“父本”----经济适用房。

    当确定使用住宅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以后,我们惧怕房价和工资收入矛盾悬殊,不能形成有效消费达不到拉动果效,于是,设计了让70%的人消费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于是,这种兼有商品、保障属性的“怪物”在特定时期就出生了。

    尽管经济适用房没有实现政策设计的功能,十分遗憾,它作为保障思路被基本保留下来,成为保障房的“父本”,导致了保障房基本在经济适用的框架内“折腾”,保障房基本上是为了“住宅拉动经济”保驾护航、消除阻碍。

    三、保障房功能异化带来的“诡异”

    正因如此,保障房变得不是必须的,而是“陪太子读书”的,使用住宅拉动经济成为主旋律,每当主旋律唱起来阻塞的时候,就强调保障房,所以保障房欠债严重;

    正因如此,我们一直没有注意构建保障房制度,不清楚保障房范围(表面上说保障房中低收入群体,实际上根本做不到,能够把低收入群体保障房了就不错了)、不清楚保障房标准(标准过高也是导致奔驰宝马现象的原因之一)、不清楚保障房用什么产权形式(保障房采取出售产权形式,出现出租、转手就十分正常)、保障房的分配一直被忽略而不完善;

    正因如此,很多城市的商品房都走了越来越豪宅的线路,商品房供应几乎是豪宅天下,产品结构严重失衡,加剧了价格过高的矛盾,似乎中低端的住宅属于保障房范畴,保障房的却是也给商品房市场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正因如此,当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仍然以平抑房价为目的)强压下来以后,地方政府完成起来有困难,才出现了使用商业模式建设保障房的诡异,才出现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任务寻求对策,例如把保障房建在成本极端低的不需要的地区、允许企事业单位福利房死灰复燃给地方政府贡献保障房任务(保障房因此正常被分配到有房子的人手中)……

 

    正因如此,我们有限的保障房资源,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配置,种种问题不是道德谴责、监督能够解决问题的,都是政策设计的必然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