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房地产市场政策或许会有质的变化
(2009-01-09 08:46:16)
一、06年以前的政策
中国的改革开发,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市场经济模式。
实行了市场经济十几年以后,中国就改变了经济短缺现象,随后社会基本矛盾转变为需求不足,中国选择了用住宅拉动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点政策。
于是,各级政府纷纷采取鼓励住宅消费的政策,被压抑了几十年的住宅消费得到释放,住宅取得了相当好的拉动效果,中国获得了一个长达将近1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周期。
这个时期,各种对住宅市场利好的政策层出不穷。
二、07-08的政策
但是,伴随着住宅拉动效果,机会成本是房价持续快速上升,房地产市场泡沫日益严重,社会“敌视”房地产的情绪日益严重,中央开始出台限制房地产的政策。
因为缺乏住宅经济的总原则,调控手段不完善,对市场的心态失衡,很多政策不科学,如因为不清楚谁该得到保障、怎么保障(如购买还是租赁),让经济适用房为首的保障房漏洞百出;再如,因为缺乏税收手段,使用了金融工具弥补。
即使在在金融危机中,我们需要救市、需要信心,中央急急忙忙出台了一系列的降息等相关政策,可是,因为缺乏明确的总原则,导致政策矛盾、混乱,一方面救市,一方面要建设多少多少保障房打击市场,因为房价下降,缩小了商品房和保障房的比价,真实劳神费时的保障房也卖不出去了,市场逼着我们重新考量过往的政策。
二、09年的政策
市场给我们带来了相对更好的住宅资源配置效果,但是,社会又普遍敌视市场,管理层的一些政策也是和市场较劲,例如“9070”政策,一方面想让房价下来,一方面想让户型小一些,有些缘木求鱼的味道;再如明知道我们没有资本放弃住宅租赁消费,又怕得罪百姓,没有人敢说,更没有人敢采用租赁方式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导致了一定买房成为了全国人民理直气壮的理念,这是让经济适用房陷入僵局的背景。
2009年初,两个信息给人以信息,一是北京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有了一个迄今为止,让两只手最协调的政策描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二是中央温情地说保障房不会冲击商品房,与前一段时间对商品房气势汹汹有了明显区别,说明管理层对市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宛如对承认了孩子的长成。
如果这个认知能够到达普遍性,那么,2009年的政策或许有大的、质的改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