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有感于官方终于能够正视经济适用房问题了
(2008-12-11 09:46:34)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过度,要转向代表工业时代的市场经济,有太多的功课要做了,对于权力配置资源的态度就是其中相当严峻的一个。
“市场经济不是最好的经济模式,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经济模式”!我认为这句话是对市场就经常最好的评价,也是当今经济最经典的教导。
市场经济带来相当多的问题,但是,这种经济确实能够带来相对较优的方案,当我们追求所谓最好的方案是空虚的时候,我们选择相对较优的就是最优的。
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中,理想国--就是尽可能地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政府弥补市场的不足,而不是尽可能地政府粉墨登场,导致公义、弥补的事情没有机制弥补。
政府不愿意放弃配置资源的权力、社会幻想、依赖政府万能是我们的大问题,从经济适用房中可以看到其状的端倪。
住宅市场真的失灵了吗?
在过去的时间,住宅市场价格持续高速上升,民众意见鼎沸、泡沫威胁,当政府种种措施不利、无效的时候,社会似乎得出了一个潜台词--住宅市场失灵了,政府于是理直气壮、民生、大规模地搞起了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经济租房等等。
住宅市场实际上并没有失灵,而是通过价格告知问题所在,问题是整个社会得到的是要强化政府配置资源的力量的解读。
当土地的价格持续上升,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他们的资源市场价格(和取得价格没有关系)让他们手中的土地都变成了高档原材料,生产高级产品--豪宅是约束条件,就像服装厂只有几百元一米的布料,只能提供高档服装的道理一样。于是,在全国所有的大城市的住宅市场,都出现了产品结构性问题--缺乏中低端产品,人们似乎觉得只有政府才能扮演提供中低端产品的角色。
实际上,政府可以通过规划降低土地作为原材料的档次,让开发商开发简约的房子,可是,政府没有这么做,出售的土地的规划条件越来越豪华,进一步强化了扭曲的住宅产品结构。
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同中低端的房子,应该不能盖得太好,太好了也不公平、不现实。显然,这样的房子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也能够实现,而过去我们怎么就得出一定政府才能的结论?
当各地房价开始下降,如果我们仍然坚持“原本漏洞百出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会毁灭住宅市场的时候,才终于有官方的声音重新考量经济适用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