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压力迎来低谷,今后4个月股改解禁持续缩减
6月份解禁规模折半
三类解禁股持仓“安全”
股改解禁量缩减、解禁股东单一、基本面良好的三类解禁股不会有很大减持压力
文/赵学毅
进入6月份,沪深两市A股大小非限售股解禁有所退潮,解禁压力不仅是3月份以来的低谷,更是全年解禁的小月份。涉及股改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家数明显减少,解禁量、解禁市值环比均出现折半现象。看似退潮的“大小非”解禁背后却潜藏玄机,是“走”是“留”成为6月份A股投资者的主要命题。
据本博最新统计,在经过连续三个月每月超过250亿股解禁洪峰后,6月份将有128家公司累计156.45亿股限售股流通,按5月27日收盘价计算,总解禁市值1662.34亿元,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2%。不管是解禁股数还是解禁市值,6月份均比5月份下降五成。6月份大非仍是解禁的主力,在114.02亿股的股改限售股份中,大非解禁量共有99.3亿股,占比为87.11%。从股改解禁大非在前十大股东中的分布情况看,解禁大非在第一大股东中的解禁量为81.1亿股,占全部大非解禁量的81.7%。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6月份解禁量最大的前五名行业分别是金融服务、黑色金属、化工、交通运输、医药生物,解禁量均超过8亿股,金融服务、黑色金属分别以29.12亿股、27.21亿股的解禁量位居冠亚军。解禁市值前三名行业是金融服务、采掘和黑色金属业,月度解禁市值依次为392.80亿元、182.61亿元和181亿元;医药生物、交运设备、化工三大行业紧随其后,解禁市值均超过百亿元。而餐饮旅游行业是本月唯一没有上市公司解禁股份的行业,也是连续两个月没有上市公司解禁股份的行业。
在限售股解禁排行榜中,太钢不锈、华夏银行和宏源证券三只个股,包揽了6月份解禁量前三甲,解禁量依次为26.70亿股、15.57亿股和9.16亿股。太钢不锈解禁股全部为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占流通A股的116.65%。从解禁市值上看,太钢不锈仍以181亿元的解禁市值位居首位,宏源证券、大同煤业、华夏银行解禁市值分别为175.66亿元、169.19亿元、155.84亿元。此外,还有30家公司解禁市值均超过10亿元,30家公司解禁市值介于5亿元至10亿元之间。
本博还对今后4个月限售股解禁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发现股改解禁将明显进入低谷,而首发解禁股却有迅速增多。
数据显示,5月份股改解禁量为254.1亿股,6月份陡然降至114.02亿股,7月、8月分别维持在133.65亿股、122.09亿股的低水平,9月份股改解禁量仅有56.86亿股。与此相反,首发解禁量不减反增,5月份首发解禁量仅3.16亿股;6月份陡然增至83.61亿股;7月份则迎来全年首发解禁的第一个高潮,1730.92亿股的首发解禁量超过当月全部解禁股数的九成;8月份首发解禁量172亿股仍超过股改解禁量。
针对6月份的“大小非”解禁的大面积退潮,业内人士并未表示出多少欣喜,仍旧认为6月份的股市并不“安全”。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陈祥生认为,尽管目前大小非解禁的数量越来越小,但实际存量却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大小非的减持从未停止过。5月份6.35亿股的减持量环比增加逾三成便是最好证明。上海一大型券商管理人士则认为,由于7月份即将迎来大小非解禁高潮(合计解禁1873.41亿股),在股指还未受到严峻考验的6月份有可能成为更多大小非股东减持套现的“最佳时机”。
不过,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管6月份市场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但持股十分“安全”的三类股票依然夺目。首先,“危险度”较高的股改解禁额度明显缩小的股票,或许其解禁总额较高,但首发、增发等大量解禁“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其次,6月份股改解禁大非股东占比很大,可解禁的大非股东单一或大非股东关联密切的股票,不会有很大的减持压力。再次,对于那些业绩优良、成长性较好、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公司,大股东不会随意减持套现,反而会不断增持以保持控股地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