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直接对话,通过双赢构建A股市场新和谐
大小非减持比例锐减
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价值趋同

文/赵学毅
随着全流通的到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已成功实现在同一平台上起舞,寻求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多赢之道是业内人士密切关注的命题。本报通过研究近两年大小非月度减持数据及机构换仓情况发现,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运作日趋谨慎,而以机构为代表的金融资本正逐步与产业资本融合。随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寻底企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价值趋同,通过良性互动达到双赢。
资本话语权争夺激烈
毋庸置疑,大小非解禁使产业资本话语权骤然增加,产业资本正在成为参与中国证券市场价值重估的新生力量。在“大小非”解禁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权主要由流通股,也即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导的金融资本之间博弈确定,其估值标准是公司的股息率和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在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股票全流通的今天,以大股东为代表的产业资本虽然没有彻底颠覆上市公司的估值标准,但产业资本正以绝对的收益优势冲击着金融资本。
其实,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较量自古有之,且有着不同的获利机会。大股东出资办企业,然后又通过资本运作,将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上市,作为控股人,产业资本获取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非凡收益;而在全部资本中影响越来越大的金融资本,通过投资相关证券品种也获得较高收益。在风险面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着迥然不同的境遇。我们在投资的实践中常常看到的是,金融资本往往通过打“游击战”可以到处去逐利,而多数产业资本只能坚守“阵地战”去面对沉没成本的风险。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面对风险时,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不过,打“游击战”的金融资本也不轻松,“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可见,证券市场的全流通,不但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提供了相互渗透的一个高效运作平台,还让两者之间的较量白热化。“大小非”减持的本质,是产业资本利用证券市场这个平台,向金融资本进行套利;而金融资本也在根据不同的时机不断调整仓位,以便达到最大收益率。
大小非减持日趋谨慎
通过比较近一年的解禁及减持数据发现,近半年以来,大小非解禁后的减持行为变得越来越谨慎。
据中登公司披露,在2008年7月、8月、9月,大小非减持比例较大。2008年7月解禁数量合计25.34亿股,减持数量合计8.49亿股,减持量占当月解禁量的33.50%;2008年8月解禁数量猛增至860.86亿股,减持数量也高达174.29亿股,减持量占当月解禁量的20.25%;2008年9月是迄今减持最疯狂的一个月份,当月解禁数量合计10.62亿股,减持数量合计4.53亿股,减持量占当月解禁量的42.66%。2008年6月与11月,月度减持比例分别为15.20%、12.87%,也是大小非减持套现比较集中的月份。时至2008年12月,解禁数量环比增加34.04%至126.03亿股,减持数量合计8.22亿股,环比仅增加18.61%,当月减持量占当月解禁量的比例锐减至6.52%。进入2009年,减持量占解禁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1月份至3月份,减持量占当月解禁量的比例分别为7.08%、7.39%、8.52%;近两月解禁比例大幅缩减,4月解禁数量合计171.69亿股,减持数量合计10.16亿股,减持量占当月解禁量的5.92%;5月解禁数量合计252.03亿股,减持数量合计7.76亿股,减持量占当月解禁量的比例仅为3.08%,创中登公司披露该项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历史经验,当A股市场出现大股东集中减持潮时,往往预示着行情阶段性见顶。据本报统计,2007年1月份以来,大股东月度净减持股份数在5亿股以上的月份主要有2007年4-5月、2007年8-9月、2007年12月-08年1月、2009年2-3月。其中2007年8-9月A股大股东分别净减持5.51亿股和5.91亿股,半个月以后,A股从6124点历史最高点开始暴跌,到11月底创出阶段性低点4778点,又是一个半月的深度调整。但随着目前宏观经济趋暖迹象的逐渐明显,产业景气得到提振,上市公司业绩迅速恢复,大股东减持意愿已有所下降,减持比例的创最低记录便是一最好佐证。随着大小非减持比例的不断降低,以及市场主力资金的竞相涌入,A股或能实现真正的触底反转。
相互转化实现双赢
与产业资本的“不愠不火”相反,以机构为代表的金融资本暗流涌动,玄机重重,成为目前A股市场最热闹也是争夺筹码最激烈的一道风景。在你来我往的资本运作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渗透更为深入,双赢局面逐步打开。
2009年4月份,A股市场受场外资金加速入场和基金发行大规模回暖影响,出现了630亿元的资金净流入,月末资金由此大幅攀升至10900亿元。沪深两市的资金水位快速回升。作为重要观察指标的A股日均成交金额回升至2168亿元,是本轮熊市以来的最高位,仅略低于2007年9月2300亿元的水平,反映了市场内资金活跃的特点。5月份,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季报的披露结束,上市公司平均业绩在一季度出现4倍的增长率,机构持股信心随之倍增。在大小非合计解禁252.03亿股、减持7.76亿股的背景下,机构资金在5月份持续四周加仓。数据显示,5月份第一周机构资金净流入规模高达199.34亿元;第二周机构资金净流入33.54亿元;第三周机构资金净流入74.68亿元;最后一周虽然交易时间只有3天,但净流入资金多达137.8亿元。另据德圣基金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股票型基金目前平均仓位为84.08%,比前周上升1.88%;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7.19%,相比前周上升0.95%;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66.48%,相比前周上升1.97%。扣除被动增仓效应后,三类偏股型基金平均主动增仓幅度均超过了1%,已经超过牛市时的最高仓位水平。目前,接近满仓操作(股票仓位超过90%)的基金数量77只,已占到偏股型基金的近30%。
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来看,大小非解禁出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转化并逐步实现融合的趋势。一部分产业资本逐步转换为金融资本进行财务投资;而一部分金融资本也在寻机扮演产业资本的职能。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具有产业背景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已经开始纷纷出手增持本公司的股票,这意味着一些产业资本在套现后也并没有全部去投资实业,仍对二级市场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具有金融资本背景的公司也开始出手举牌谋求收购控制上市公司,进而想成为公司的大股东并参与公司的治理。可见,产业资本是金融资本增值的源泉与依托,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增值的助推器,两者通过相互转化融合,最终创造双赢格局。
一年来大小非解禁与减持变化情况一览
统计日期 合计解禁数量(亿股) 合计减持数量(亿股) 减持占解禁比(%) 大非解禁数量(亿股) 大非减持数量(亿股)
大非减持占解禁比(%) 小非解禁数量(亿股) 小非减持数量(亿股) 小非减持占解禁比(%)
2009年5月 252.03 7.76
3.08 - - - - - -
2009年4月 171.69 10.16
5.92 120.14
6.95 5.78
51.55 3.21 6.23
2009年3月 127.18 10.84
8.52 63.90
7.29 11.41
63.28 3.55 5.61
2009年2月 137.83 10.19
7.39 115.71
7.21 6.23
22.12 2.98 13.47
2009年1月 80.48 5.70
7.08 65.41
3.91 5.98
15.07 1.79 11.88
2008年12月 126.03 8.22
6.52 79.94
5.58 6.98
46.09 2.64 5.73
2008年11月 53.85 6.93
12.87 24.42
4.84 19.82
29.43 2.09 7.10
2008年10月 90.05 4.04
4.49 83.77
2.89 3.45
6.28 1.15 18.31
2008年9月 10.62 4.53
42.66 4.68
3.02 64.53
5.94 1.51 25.42
2008年8月 860.86 174.29
20.25 851.08
172.91 20.32
9.78 1.38 14.11
2008年7月 25.34 8.49
33.50 17.58
6.14 34.93
7.76 2.35 30.28
2008年6月 29.61 4.50
15.20 21.78
3.14 14.42
7.83 1.36 17.3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