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谈“后悔把子女教育太优秀”两说着(附图)
 (2022-09-12 13:44:30)
	
			
					(2022-09-12 13:44:30)		| 标签: 教育独生子女孩子优秀后悔 | 分类: 时事热评 | 
近年来,出生于1949—1957年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者多已“奔七”,即使过节家中也往往只有夫妻二人,甚至形只影单。尤其,那些远离父母、工作过于繁忙,以及在重要岗位难以分身的子女,一旦遇上老人生病也难以床前尽孝。于是乎,类似《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儿子培养得太优秀》等声音不断出现在网上和坊间。
笔者就是50后,窃认为:如何看“子女太优秀”导致的上述现象得两说着:第一,赡养父母与学历高低、工作性质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独生子女家庭就算是假期再长、时间再多,孩子也无法同时探望和照顾两头父母;更不用说那些跨省市、跨地区、跨国界的婚姻了?好在可以用打电话、发视频、寄快递,以及请个保姆照顾等方式变通。
 
另一方面,也无法否认现实中的某些老人,尤其是一些耄耋者把享受天伦之乐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目标。他们躯体进入21世纪,而思想仍处在“父母在不远游”时代。在这些人眼里,什么祖国和人民需要,什么子弟兵戍边付出,什么节日加班者的“牺牲”,什么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但统统“与我无关”,还整天一肚子牢骚......。殊不知,所谓敬老尊贤,尊敬的是老一代为社会、为养育子女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年龄!
第三,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地态度去面对。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所遇到困难,无论“后悔”还是正视都客观存在。目前,大致有3种应对办法:其一,以自己的力量克服。邻居67岁的老曹与小他2岁的兄弟3天一倒班,看护86岁拒绝“游必有方”的老母。无冬历夏、风雨无阻地。每遇当值,待伺候老人吃上午饭便骑电动车赶回9.5公里以外的家中照顾生病的妻子,晚上17:30之前再返回给母亲做晚饭,直至第二天做完早饭形成一个回环。其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帮衬。还是这个老曹,女婿系高科技人员、女儿是中学教师都非常忙。家住外地的亲家公患癌,他夫妻俩接待并协助孩子独自带老人去治疗。其三,社区和邻里给予帮助。我所住楼的刘桂芝楼长也是空巢老人且左手3级伤残,经常为有困难的孤寡老人送饭、订外卖、叫120等无偿服务。
笔者曾与老曹、老刘等空巢老人谈起“后悔把子女教育太优秀”问题,得到的回答坚决否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国家哪有咱个人的小家......?”接着老曹半开玩笑地说:“男人吗,难人也!如今,我有两个满足:第一,孩子在国内做贡献;第二,在支持孩子献身事业上我尽力了!”我相信老曹不是在唱高调儿,因为他说出了广大老年人的心声,且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
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象黄旭华和他母亲,以及老曹、老刘这样以事业为重的优秀儿女、子孙,才有了今天中国的强大!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