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赴杭州同学会记事》中,提到了我曾参加了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的1983年那场高考。今天想着专门写篇博文,来说说我已属中年时参加的这场高考。
36岁还参加与应届高中生的同卷同场高考,想想真的是羞于说起。但这无奈的经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我原本只是个中专生,与高中生属同一档次。在“改开”前混日子,学历是无所谓的。我喜欢读书,只因为家境贫寒,无奈中途辍学。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31岁,我曾经想去参考,圆自己的大学梦,但想想已经成家,工作也安定,如去读书,不能带薪,由谁养家糊口?权衡再三,最终打消了参加1977年那次高考的念头。1982年,我被领导看中,担任了某大中型国企的领导职务,考察过我因而认识我的地委组织部的某领导找我谈话时指出:“虽然你的实际文化能力不差,但毕竟你的学历不够高,你要找机会深造一下”。那时我自然上进心极强,回来后,我边工作就边参加当时刚兴起的电大“中文”课程的学习。可没多久,地委组织部来通知,说指定我去参加1983年的高考,考试定向浙江省委党校的干部学历班。通知出来已经是1983年的6月9日,离高考日子7月7日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让我抓瞎了。高考的试卷与应届高中生是同一张考卷,我们这种已经放下书包十多年的老家伙(相对于高中应届生)怎么考考?何况我还只是个中专生,因为中专时学专业的课程多,有些高中课程其实没读过。这怎么整?领导让我马上放下工作,脱产复习迎考。我急忙向同事朋友借来一整套高中课本,急得当天就啃开了。但静下心来一想:这样乱复习一气不行,得有重点。我分析,要考试的五门课: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我的实况是:最薄弱的是数学,当时的高二高三的数学课程,财经中专时除“对数”和“数列”外,我都没学过,这得“速成”,不速成一下,估计数学考试就得不了几分;地理课程重点要攻气候呀、洋流呀的这些不太接触的知识;语文的重点在古文;政治课和历史课因为平时自己比较注意,这两门课的相关的书看得多,估计问题不大。这样一捋,我决定把复习的重点放到数学上去了,我自称这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式复习。我有位年轻同事是个工科大学生,数学超好。我邀他给我讲解析几何、行列式、三角等。凭着早年我读书时数学的基础不错,数学能力没几天就“突飞猛进”。在放下数学课本“休闲”时,我“抽空”看看其他课程,权作精神调节。那些天,云雀型的我,不违自身生物钟规律,晚上不耗夜,九点睡觉,但早上四点就起来复习,四周静悄悄地,正是读书的好时辰。我那脑子在那些天里,真的是超级运转,人几乎成了一部读书记忆机器-----我似乎就是个读书的坯子,复习的效果灰常的不错。
过了几天,上面来通知,叫我立马去绍兴稽山中学,参加成人的高复班学习,时间只有20天了。到班后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准备考各种各样的大学----有六位是与我一样考省党校的,另外有考浙江大学、杭州大学、邮电学院、警察学院、省团校等等,都是定向考生,大约有三十来位。组织者宣布一位石姓同志担任班长,叫我担任这个班的支书。班级管理由我俩负责。任课老师全是稽山中学里的优秀高三年级毕业班教师。
这个复习真的叫满堂灌。五门课轮番作战,有几位同学三天灌下来脸也绿了,气也粗了,象得病了似的,其中一位不久就“逃跑”了,他说这怎么学呀,小命要没了。哈哈,其实还是文化基础差些的缘故。语文课有两位老师上的,一位管古文,一位管写作文。那位教写作的老师天天给我门出题目,令我们40分钟内写800字的命题作文,越快越好。哈哈,算算一分钟要写作文20个字。这一招,把许多人都逼得嗷嗷叫。偷偷地说与你听,不是吹,我最不怕的恰恰就是这事。每次四十分钟交作文,我都第一个交上。老师下课后私下对我说,你的作文甭练了,功夫用到其他地方去吧。奥,好滴。
我印象中还有一位比较好的老师是教历史的。他的好,在于把历史知识按各种角度作了系统梳理,这样比自己瞎记瞎摸好多了。
转眼就到了7月7号。我们考试的地点在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在秋瑾被捕地的大通学堂不远处。教师进修学校里,全是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包括了绍兴地区上虞、嵊县、诸暨、新昌、绍兴县和地区直属。分了好几个教室考的。在考的过程中,我们复习班里的同学又溜掉一位,据说是第一天考得昏头搭脑,知道没考好,第二天干脆就不来了。那时大家也没手机,临时再叫他也来不及了,只好随他了。我记得考得最揪心的还是数学,其中最后一道大题是一个解析几何题,有17分。我拼命地想,就是没办法做出来,眼看着这十七分就没了,我简直心疼死了。但一点解法都没有,只好悻悻地缴卷,郁闷了好长时间,深感数学最终还是没复习好。另外还记得语文课的作文是一幅图,一个人挖了许多条深沟找水,但都没挖到水面线就停下了,图上有一句话:“这里没有水,到其他地方挖去吧。”,要求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的相关文章。我给作文写了个题目是“浅尝辄止
一事无成”,文章没费多大力气,还是好做的。
http://s12/bmiddle/4985af30x72708481ddfb&690
大热天汗流浃背地考了两天半,算是完事了。回单位等消息。一个多月后的8月17日,一纸录取通知书飞到我的办公桌上,我被省委党校录取了,九月一号报到。当时没有告诉我们自己考了几分(后来入学前,我去地委组织部办事时,知道了我的考试分数,总分500分的考试,我考了387分,在我们这样的人群中,我这考分已经算是蛮高的了,大约据此省委组织部在决定我们的班干部时定我担任班干部中的学习委员),其中政治和历史课考分很高,数学只考了64分,但已经是400个党校考生中极少数的数学及格者之一了)。我与绍兴本地的几位同考省党校的同志联系,他们竟没人接到这个录取通知。完了,我们地区直属单位和绍兴县的七名考生,最后只考进了我一个!
1983年9月1日,我带着行李到省党校报到。找到自己的班。当时的党校根据中发1983(16)号文件精神,把重点放在了正规化学历教育上了,不仅有我们的专修班,还有理论班,师资班,都是“攻读”学历的班次。后来还有个“文化班”,是专门将一些原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的年轻领导干部找来,先补习高中课程,再读我们的这个班次。我们这些通过高考硬考进来的学生(400名考生只考进107位),私下有点看不起他们这些“补习”的。但后来在职场上,反而是这批“补习”班的人厉害。呵呵,不说了------云烟一蓬,转眼老冉冉而已至,世事沧桑,全都回到人生原点,等待回归天地。
但是回忆一下特别的人生经历,还是有良多趣味的。因此写上这些。
http://s1/mw690/4e4825d4gx6D6GSCmFq50&690
1985年毕业时的合影,两个班都在。左边的一半人为我们班的同学,我在第二排左数第13位。
http://s12/mw690/4e4825d4gx6D6GTrTbZ1b&690
1985年在杭州读各类高校的成人班的学员,搞了一次大聚会。这是合影。你能在这张照片中找到我,算你有本事。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