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星登场

(2009-09-14 17:32:21)
标签:

开放式基金

投资信托

封闭式基金

美国

财经

    大萧条时代,美国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变化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失业的人们无所事事,于是与桥牌相关的消费(参加桥牌培训班、买扑克一类,但不包括赌博)仅在1931年就达到了近1亿。买不起几本专业杂志的读者,使综合性杂志《读者文摘》成了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傻得可爱的唐老鸭也诞生在大萧条时代,让人们学会苦中作乐。

    1929年的大崩溃导致了美国基金业的变化,即封闭式基金的式微和开放式基金的崛起。1924年3月21日,世界上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Massachusetts Investment Trust, MIT)成立。这被公认为是开放式基金的鼻祖,真正具有现代面貌的投资基金。一些历史学家将其看作是“美国资本市场最伟大的创举之一”。

    但在1929年大崩溃之前,开放式基金被封闭式基金压得抬不起头来。到20年代末,开放式基金只有19只,总资产1.4亿美元,占当时美国基金资产总额的5%。这一方面是因为封闭式基金的传统地位,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必须应对投资者的赎回,开放式基金不可能像封闭式基金那样过度借款,也不能购买价格已经严重高估的股票,以保证所持有的股票随时可以变现,满足赎回要求。因此,当时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并不像封闭式基金那么吸引人,规模自然也很难扩张。

    随之而来的大崩溃将开放式基金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1929年9月到1932年7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89%,同期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净值也下跌了83%。但由于投资者可以及时赎回基金份额止损,多数投资者的实际损失并不严重。大崩溃暴露出了由“喧嚣的20年代”思维方式造就的封闭式结构的缺陷,也展现出开放式结构的特别价值。开放式基金因为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的资产而在大萧条后成为了投资者争相追捧的“明星”,并在随后的数十年中成为市场的主流。

    “在需要时变现”是开放式基金最重要的变革,也在大崩溃时保护了投资者的资产安全。但开放式基金的重新振兴,并不仅仅因为其赎回机制,而是在大崩溃冲击下,投资者的理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为应对赎回,开放式基金必须保证资金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由于开放式基金必须按资产净值赎回,因而绝不能通过杠杆操作,使其净值膨胀到大幅超过其所持有证券价值的程度。这都限制了开放式基金在那个躁动年代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降低了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险。尽管在股市繁荣时,开放式基金因不能使用杠杆操作(或杠杆率较低)而收益低于封闭式基金,但在市场逆转时,这一特征却能帮助持有人避免毁灭式打击的命运。这一思路彻底改变了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认识,并使开放式基金得以崛起。而这其中的思考,在今天看来亦多有教益。

    现在,历史能够追溯到1929年之前的开放式基金均已像《读者文摘》、唐老鸭一样成为了经典。截至1998年年底,马萨诸塞投资信托持有的资产总值达到110亿美元;成立于1924年7月的道富研究投资信托在1998年资产总值为25亿美元左右;而成立于1928年的先锋基金,至1998年持有资产总值已接近60亿美元。据测算,若投资者在1928年将1万美元投资于先锋基金并将红利也投资于该基金,则到1998年,其持有的份额价值已增加至6700万美元。

 

此文为《资本改变世界 投资改变生活——基金业百年传奇之旅》专栏之五,该专栏已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刊登连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