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究竟为我们带来的是困难还是机遇?这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过,有时候换一种“角度”是件很难的事情,想清楚道理也没那么容易。好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背后,便依稀可见历次危机的影子。那就不如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从过去寻找当前问题的答案,若今后能够居安思危、处变不惊,则经济危机也未尝不是有益的人生经验。
此次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得诞生仅仅十年的中国基金业再次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考验。不过,回顾历史,我们却发现,伴随每次资本市场的危机,基金业都在经历了调整后更加发展壮大。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后,《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的相继出台,确定了现代基金业的监管框架,并推动了开放式基金的全面繁荣。1924年,世界上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在设立之初的规模仅有39.2万美元,到1998年,已持有市值达110亿美元的资产。而1987的华尔街股灾则成就了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全面发展,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1987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至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1997年突破1万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个延续了百年历史的行业,基金业在历次危机中屹立不倒且不断发展,其背后自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而中国基金业仅十年的历史中,也同样能看到这种力量的涌动。1998年,中国基金业诞生,也正是那一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促使中国加快了加入WTO的步伐。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奠定了中国基金业在2006年到2007年间快速发展的基础。而2005年沪指跌破千点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激发了A股迅速上涨的动力,进而使证券投资基金家喻户晓。
太阳之下,本无新事。当前的危局中,也许正酝酿着基金业的下一个跨越。因此,在面对基金投资的迷茫和困惑时,全球基金业的历史中,必然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全球基金业历史的审视,重新确立对基金投资的信心,并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基金业的成长与发展,进而使基金更好地发挥其投资增值,改变生活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在2009年里,讲述全球基金业百年传奇之旅的故事,为投资者打开一扇回顾基金业历史、观察全球基金业发展的窗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2008年基金业陷入困境后,我们曾经迷茫、困惑甚至愤怒,而现在,也可以换一种更积极和成熟的心态来应对危机。当我们冷静观察和思考过历史的镜鉴之后,将看到基金业背后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们对国家、民族和美好生活的信念,将不再因为几个数字的涨跌而改变。与短期的利益相比,这种坚定、乐观、向上的信念,无疑是更宝贵的财富。
此文为《资本改变世界
投资改变生活——基金业百年传奇之旅》之一,专栏已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刊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