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数

(2015-12-11 20:16:01)

当欧萱初现屏幕的时候让不少人为之一惊。

这个有点《还珠格格》里面范冰冰气质般的女孩瞬间便以世间难得的清纯和美丽展示出不可限量的潜力。

然而这个没吃过中华文明母奶的新加坡女孩,初道之时甚至于华语都无法流利运用。这样的种子在新加坡的发展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其发展的无奈局限。

有人说新加坡市场小没办法,然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全球华语市场近二十亿人口的市场谁敢说小?只怕没有比华语市场更大更有潜力的市场了吧?

处在一个被文化隔绝的社会中、没有艺术视野、缺乏文化素养,是这里人才辈出的文艺青年们无可奈何的死穴。 

 

随着本地华文教育被边缘化以及南洋大学的被迫关闭,这给本地的文艺发展带来灾难性的伤害。这种伤害至少会持续半个世纪。

这期间新加坡也出产过一些影视作品,以梁志强的作品为主,什么《小孩不笨》《钱不够用》等等,但其制作水平从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来看都已经幼稚无知到天昏地暗的水平了。维持其生命力的唯一鸡血块就是那些无厘头的搞笑。而此时无知和幼稚已经不是新加坡本地文艺作品的缺点而成了新加坡文艺的特点似乎也慢慢开始让人习惯了。

但回忆一下《变迁》《天涯同命鸟》等早期本地影视作品,哪里有给人幼稚无知的感觉?

那时候也没有人会认为新加坡文艺创作水平本来就应该比港台的差。

我又想起一个叫陈汉伟的新加坡艺人,什么片子让我记起这个人就想不起来了,反正一头的长发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帅呆了!当时常把郑伊健和陈汉伟搞混淆。感觉此人前途不可估量。

  

但后来的发展却是不尽人意的,之后陈汉伟演过一个傻子我还有点印象,再后来就开始玩起娘娘腔了,学人家搞笑,越来越恶心,惨不忍睹。身为一名新加坡艺人似乎都走这条路,不这么干不然做什么呢?

本地人才其实真的不少。不是一个不出人才的地方。

但文艺的发展是先文而后艺的,没有了文化基础艺术的发展就是空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脸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