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你也行!(1) 对运动的情感脱胎换骨的转变

标签:
健康/保健运动健身滑雪登山远足 |
分类: 我的运动酷乐 |
从小我就不喜欢运动,可是近年来我对运动的情感180度大转弯,爱上了运动。
从这个转变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不爱运动的人往往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希望我的转变经历能够启发您去尝试并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
第一章:讨厌体育运动
我的故事得从我小时候说起。从出生到小学阶段,我特别体弱多病。除了一次被传染到急性肝炎,器官性的病没有,就是经常感冒发烧拉肚子。妈妈常说,“你小时
候,如果一个星期没有带你去医务所看病,医生护士就会说‘奇迹’”。我印象最深的孩童时的记忆中便是趴在爸爸的背上去医务所打针。
(右: 在科罗拉多州的Vail滑雪)
小学时,爸妈希望我通过锻炼加强体质,同时长高。妈妈常派爸爸早上带我去跑步,可我特别不情愿,顶多走走而已。大多数时候,我就蹲在 路边赖皮不动。爸妈又尝试让我练单杠,妈妈说“至少可以拉高些”。而所谓
的单杠就是家里平台上晒衣服的竹杠。爸妈一把我扶上去,我就哇啦哇啦
大叫,哭闹着 要下来。而且抱怨竹杠的裂缝夹手。他们看跑步和单杠都不行,又要我跳绳。总算我对跳绳的抵触没有那么大,偶尔会主动跳跳
中学时为了逃体育课,我经常瞒着妈妈让爸爸给我写假的病假条。爸爸这方面对我不严格,基本会帮忙。即使去了上体育课,我也是和许多其他女同学一样:不喜欢 穿球鞋喜欢穿皮鞋,因为皮鞋好看洋气而球鞋难看土气;往往一帮女同学站着一堆聊天,体育老师过来我们才装模做样动两下。到了大学,对体育运动我还是万分的 不喜欢。唯一有改进的是,跳绳跳得勤些,一个星期有三四次(但每次的运动量是绝对不够的)。
(右: 在亚力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登山远足)
第二章:对体育运动的初恋: Aerobics (有氧健美操)
直到来美读研时我对运动才开始萌芽喜爱。年级的两个美国女生向大家推销她们一起开的 Aerobics课 (有氧健美操)。她们上过培训,有教练证书。我在电视上倒是看过美国女孩子练Aerobics, 跳法多变还有好听的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颇似跳舞,还有专门的服装,给人一种青春健康的美感。我决定报名参加试试。我一个星期去上两次课/每次一个小时。一试就喜欢上了这个运动,对教课的同学也由衷佩服。她们一边读书一边教课挣钱, 自己同时锻炼身体,真是多才多艺,一举数得!也感叹“如果在我中国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这样的课那该多好!”。
(右:在阿拉斯加州的树林里骑车)
研究生毕业后,我的工作很忙,多年都是平均每
周在50至70小时之间。在非常有限的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我还有两个主要社会活动。我义务担任了学校在纽约的校友董事会部长职务,定期有电话会议,而且
我负责组织“职场发展”方面的讲座和酒会等。另外,我还参加了Toastmaster’s Club,
一个演讲俱乐部。我下班的时间常常是在9点和11点之间,我只有起早挤出锻炼的时间。每周两次6:00起床去健身俱乐部上6:30的有氧健美操,7:30
下课回家冲个澡,9:00抵达公司上班。周末我尽量还去上一个小时的课。我尝试过在家里自己练操,虽是已经会了而且很喜欢这项运动,但工作和其他活动的忙
累常让惰性战胜自律,练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决定加入健身俱乐部,上课有固定的时间而且每月不去也得交费,这样两重压力就帮助自己基本坚持了练操。
(右上: 在纽约州登山远足. 右下:在弗罗里达州的Key West环岛骑车)
当时所在健身俱乐部带领健美操的老师是个可爱的拉丁美洲中年女人,她是全职的按摩师,持有健美操教练证。又是一个在业余时间教操,自己同时锻炼得益的!上课时她在前面一边示范带领大家跳,一边提醒着舞步的变换。我还上过她的Kick Boxing 课(可以意译为“拳打脚踢“),听上去比较男性化甚至有点野蛮,其实只是对着空气踢打,实在是有趣又有效的力量训练。老师为了鼓励我们出拳出脚有力,她常说‘想像一个目标,工作中有谁让你生气来着,就把他们当目标吧,来,给他有力的一拳,来,再给他漂亮的一脚!” 在她的课上我还学到每次运动,要将Cardio training(跳动等对心脏有利的训练)和strength training (肌肉力量训练,比如哑铃)结合才是最有效的。她的操跳得很好,加上热情奔放和诙谐幽默的性格,我很喜欢上她的课,坚持就不成问题了。后来搬家离那健身俱乐部远了,不能去了,但还一直记着她。
第三章:父母的多病缠身的反面例子给我积极的影响
读研时,我有幸找到报酬丰厚的实习机会,就特别希望爸妈来美玩玩住住,等到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他们不肯,说是等我工作了稳定了再来。我妈有心脏病,我就害 怕她以后身体更加不好,希望他们尽早过来看看。可是我怎么劝都说服不了他们。我就“威胁”说“你们不来,我就永远不给你们打电话了。”我真的停止了电话, 但一直从哥哥们那关心父母的生活情况。众多亲友同时在做爸妈的工作。两个多月后,他们还是顽固不化,我不得不妥协恢复了每个星期的电话问候。但在毕业典礼 上,我一点都不高兴,看着别人的爸妈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我心里特难受。爸妈当时觉得我毕竟没有开始正式工作,没有稳定下来,不愿给我增添负担。其实他 们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右:在阿拉斯加的冰川山上)
毕业工作后,我爸爸突然脑中风身体跨下,随后血压,心,胰,前列腺的毛病接踵而至。我的妈妈除了有多年的心脏病,胃,胆,关节等等的病也越来越重。虽然客
观上他们有多种疾病,虽然爸爸两次中风后行走不便,他们还是可以坐轮椅过来探亲的。但主观上妈妈害怕坐飞机,而且有传统思想忌讳万一发病死于他乡,他们就
一直没有来美国探亲。虽然我逐渐接受了父母来不了美国的现实,但那份遗憾带来的伤痛永远在心里深处。在我们纽约的婚礼上我刻意对我的父母只字不提,因为不
想让那遗憾在婚礼上引发泪水。
父母因为身体差连来和我住住这最基本的亲情都享受不了,辛苦节省了一辈子到老了本该是颐享天年,却是在疾病的痛苦中度日,这些对我触动极大。一方面我意识
到自己可能没有健康的遗传基因,得乘着还年轻加强锻炼。另一方面,我决心要与可能的“不良基因”做斗争,我要练出健康的体魄,得以年老时还能享受亲情,享
受旅游的乐趣和其他的爱好。这是我对运动态度上的第二大关键性的“进步”,所以即使忙累,我还坚持锻炼,并且尝试学习多种运动。
(右:在科罗拉多州的Aspen滑雪/瑜伽/游泳)
第四章:热情尝试多种运动,去发现自己超越自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氧健美操和父母反面教育
例子而引发的对运动的兴趣,我陆续尝试了多种运动,有些是不难学而且立刻就喜欢上的(比如:登山远足,越野自行车,和瑜伽),还有是克服恐惧挑战自己学会
的(比如:滑雪和游泳),而且我的滑雪水平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专家级水平。另外在不打算婚后马上生养孩子的同时,为了在以后怀孕时
可以保持锻炼,我 还“提前预备”去学了高尔夫。
在尝试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原来自己不喜欢运动是因为没有尝试,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回想起自己在中国受的体育教育,当时可供选择的项目
非常有限,而且多是竞技为主,娱乐性的罕有。
另两大体会是:同一个人,学不同的运动时,悟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得学会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而且运动中训练的专注,勇气,毅力,
尊敬等品质是在生活的其他领域都能使人受益的。我会陆续写文分享我学习以上几个运动的过程和体会。
(右:在加拿大温哥华环城骑车)
我建议既尝试集体运动又尝试个人运动。集体运动指的是需要至少两个人参与的,球类运动几乎都是集体运动,这样得到与人共同运动的乐趣和竞争的刺激。再学几 个独自一人就可以去做的运动(比如游泳等),这样不受朋友时间的限制,可以确保自己的锻炼时间和份量。我还建议在您的运动项目中,要有室内可行的,也要有 户外运动。这样不受天气的限制,也得以享受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锻炼的乐趣。(右: 在纽约州登山攀岩)
我从小就失去了参与集体运动的机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被传染到了急性肝炎,因为我的体质实在是弱,出院后妈妈决定不送我上幼儿园了,请保姆带我,自己教我“文化课”。小学入学考试我考了第一名,爸妈对他们的教育成果颇为得意。当时父母为我创造了一个尽量与传染病源隔离的环境,虽然健康上的威胁降到最低,但也使我失去了和其他小朋友参与幼儿园老师组织的运动节目的机会。也许我当时懵里懵懂,没准还喜欢上一些运动。幼孩时期没接触到,小学到大学又抵触体育运动,后来又更加忙了,不仅自己忙,朋友也忙,我就一个大伙一快玩的什么球类运动都不会,挺遗憾的。
(右:在日本的Shoshenkyo登山远足观红叶)
刚来读书时就发现学生之间不比分数。考试成绩是天知地知,你(老师)知我知。老师既不公布学生的分数也不公布排名。学生之间也不相互探问讨论分数。但谁会 玩什么水平如何,倒是可以公开谈论的。玩的名堂中很多是和运动有关的,会学又会玩的学生才最酷。后来从事商业管理职业,发现最受敬仰的高管既不是最聪明能 干也不是最刻苦耐劳劳的,而是既有这两点素质还会玩的,这玩又常常和运动有关。
(右:在英国的Wales登山远足观瀑布)
虽然美国有不少女性盲目追寻模特身材,有的还患了厌食症;还有不少人不爱运动,但平均来讲,这个文化对美的诠释与中国文化相比更重运动和健康。中国文化很重吃出美,而且对美的标准比较单一,例如对女孩常是“皮肤细嫩,个子高挑,身材苗条等”。而美国文化根本没有什
么“莲子红枣养颜”,对皮肤和个头等也没有单一的要求,而一致崇尚的是强健的体力,结实的肌肉,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对男女都一样。这种文化也潜移默化于我,引导着我去尝试各种运动,同时享受其中的乐趣。
尾语: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这话谁都会说,但思想意识上将运动和健康联系起来并付诸于行动的人好像是少数。健康不仅是革命还是享受生活的本钱,而运动是最有效的健康投资。我能够爱上运动,您只要也愿意尝试,一定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