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人物)袁贵仁:让公众对革除择校费充满了希望
本报评论员 王任辉
从10月31日教育部长易人这天起,许多人就对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充满了期待,期待他能革除中国教育的各种积弊。因为中国教育的积弊实在太多、太深了,由教育积弊导致的教育不公平致使群众对教育不满,由教育积弊引发的教育乱收费,也已经给许多普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不满与无奈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解决教育积弊的一线曙光。教育部长袁贵仁近日表示,将着手治理乱收费,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公众之所以对袁贵仁充满期待,不仅因为他是教育部长,而且因为他的观点直击中国教育积弊的根源所在,在袁贵仁看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当将教育公平放到社会公平等身齐量的高度时,破解教育不公的时日应该不远了。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这个怪胎是教育乱收费的典型代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在对全国31个省(区、市)14081名公众调查显示,多达98.5%的公众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象,从幼儿园到高中,择校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对于择校现象,63.6%的人认为教育公平被架空;72.4%的人认为择校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调查还显示,校际差距是择校的首因,71.5%的人认为择校现象如此普遍应归咎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这个调查结果也说明,公众对择校费十分排斥,到了必须革除的时候了。
由于择校,就近入学的原则行同虚设。竞相择校为什么愈演愈烈?难道怪家长?显然不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认为,择校的根源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对优质教育资源来说,更是严重的不均衡。优秀的师资、优良的设备、充裕的经费大部分流向了少数学校,甚至对上北大这样的事,个别中学校长现在都拥有了推荐的特权。起点已经制造了不公,还能奢望结局的公平?
谁不愿自己的孩子上优质教育资源齐聚的学校?可是这样的学校毕竟很少,于是矛盾就产生了。想上也行,不仅要拿高额的择校费,还要有“路子”。同时,在马太效应影响下,越是拥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择校费越高;同时,择校费无形中也演变成了一个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教育不公因此更被泛化。
正因为看清了择校费存在的土壤,袁贵仁才打算将“教育市场化”的这艘大船往正路上拉一拉,他表示,将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提高,为从根本上解决“择校”收费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革除择校费等教育积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但是袁贵仁部长的表态让我们对革除教育积弊充满了信心,如果中国的义务教育真的能实现如袁部长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这样的理想目标那最好了。即便暂时实现不了这样的理想目标,但是只要革除了择校费,至少中国的义务教育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路上迈开了一大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