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点人物)甘阳:别让通识教育的布道者孤独

(2009-10-08 23:18:44)
标签:

杂谈

甘阳:别让通识教育的布道者孤独

 

本报评论员 王任辉

   

    由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了通识教育,所以从9月19日开学以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就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更让许多人关注的是,通识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推行者——著名学者甘阳担任了博雅学院院长。一个承载着甘阳教改理想的通识教育,在博雅学院这块试验田里能否生根发芽值得期待。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大学的招生压力甚至行政力量,甘阳能坚持到最后的成功一刻吗?
    通识教育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本身不是一个功利性的、实用性的教育,在甘阳看来,通识教育就是要人回到“人之为人”的根本去。这样的道理大多人都懂,但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多少人愿意每天活在这玄妙的思想迷宫里?这点对甘阳来说,显然是一个基础性的挑战。
    博雅学院的口气很大,它就是“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它对外的宣言则是:“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与其说这样的气势是博雅学院发出的,倒不如说是甘阳本人对通识教育确定的具体目标。不能说这样的目标不宏伟,但这样的目标能经受住现实利益的考量吗?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高等教育的商业色彩和功利目的愈加浓厚,在不少人的眼里上大学就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否则,在这个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现实的年代,谁愿把钱“白”送给大学?如果一个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势必影响第二年的招生,于是,许多大学在专业设置上极力迎合就业市场,培养几个“大思想家”对大学来说当然也是一件好事,但在教育产业化、知识市场化的大前提下,哪所大学愿意冒险去为了培养“大思想家”、而放弃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正是对甘阳及他极力推行的通识教育的最大挑战。
     感谢中山大学让甘阳把博雅学院当做一个试验田,但在全国数千所高校中,一所大学能掀起通识教育的滚滚洪流吗?显然勉为其难。中山大学的包容与开明,并不等于所有高校对通识教育都抱以包容与开明的态度,至少目前在中国高校里,对任何全新的教育改革思路和方案来说,行政力量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壁垒。通识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甘阳等极少数学者和一所大学的力量去推动,更是难上加难。
     当这些现实存在的挑战逐一涌现时,甘阳及他推行的通识教育能在博雅学院乃至中国所有高校落地生根吗?形势显然不乐观。好在甘阳本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我承认,理想化推行有很大难度,但是我们在作充分的尝试,你不能永远都呆在岸上学泳姿,游泳肯定要下水,即使会呛水。”甘阳表示,对通识教育再过5年左右吧,会有其他高校跟上的。“未来几年,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不知道这些表态是甘阳的自我安慰,还是对通识教育的乐观。
    通识教育要繁荣,需要政府部门、所有大学及许多人去推动,否则,可以预料到的是甘阳最终不过是一个孤独的布道者和先行者。果真那样,通识教育很可能落得昙花一现,那样的结局对甘阳来说是个挫折,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