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区别----浅议当代中国式婚礼及其司仪(三)

(2011-07-25 16:44:42)
标签:

杂谈

分类: 讲台上下

    有了前面两个重大区别之后,又带来了另外两个重大区别;分别涉及到婚礼举办者和参加者的信仰或心态,以及司仪的资格与立场的问题。

    先说第三大区别:婚礼举办者和参加者的信仰或心态问题。

    前不久我在司仪朋友的聚会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目前最大的心理危机是没有信仰;具体到举办婚礼和参加婚礼的人身上,也同样存在缺乏信仰的问题。

举办宗教、法定和祖传婚礼的人很简单,就因为他们相信上帝、相信法律、相信祖宗,就因为婚礼是上帝、法律、祖宗规定他们办的。他们相信:只有经过上帝、法律和祖宗的允许,只有经过那些规定的程序和仪式,两个人的婚姻才合法有效,才会得到上帝、法律和祖宗的庇佑和祝福。

这三种婚礼的参加者,一般也都具有同样的信仰或心态。着正装、穿礼服就是明证。

    我们这里为什么要办婚礼?

    200057月,我在上海婚协论坛上写过这样一篇帖子:。

    婚姻的法律意义,在新人领取结婚证时已经完成;而婚姻的本质意义,则在新人入洞房后才能实现。那么,人们为何要在法律意义和本质意义之间,还一定要举办婚礼呢?婚礼对婚姻的意义何在呢?

    1、广而告之;否则恐被人认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2、分享喜庆;通过婚礼,亲友欢聚,放松心情,皆大欢喜。

    3、答谢纳福;即感谢亲朋好友,并尽可能多地收获祝福。

    4、表现自我;年轻人多少有点虚荣,利用婚礼平台,展现自我风采。

    5、炫耀实力;迅速致富者,利用婚礼展现财大气粗,完成面子工程。

6、回笼资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货币回笼,宏观调控

当时婚协的 张劲老师还补充了一点,即每个女孩天生都有“婚纱之梦”。

这些举办婚礼的动机都比较现实,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可以称为信仰的东西。

有的人的动机甚至更加盲目:因为人家都办,所以我们也要办;否则要被人家看不起。

    至于参加婚礼者的动机或心态,就更加复杂和世俗了;有些根本都上不了台面。

    司空见惯的是:许多人都是卖面子、不得不去或不去白不去的。

    而判断参加婚礼的人有没有信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是否穿正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