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忘忧宫_张亚玲
忘忧宫_张亚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77
  • 关注人气:188,5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亚玲 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都市主妇》专访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张亚玲

(2012-01-16 17:58:34)
标签:

it

“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高品质的女性时尚生活杂志《都市主妇》近期以大篇幅专访了SONOS中国区创始人、首席代表张亚玲女士。磨砺多年,张亚玲女士越发觉得:自在就是懂得放下,幸福就是将梦想当做风筝高高在上,快乐当鞋子,放低姿态才能看到快乐的地平线。

《都市主妇》1月刊登采访内容如下:

http://s11/middle/4e376afbgb6a258abca9a&690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都市主妇》专访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张亚玲" TITLE="【转载】张亚玲 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都市主妇》专访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张亚玲" />


 

磨砺多年,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在当下安身立命,和自己和世界和解。张亚玲越发觉得:自在就是懂得放下,幸福就是将梦想当做风筝高高在上,快乐当鞋子,放低姿态才能看到快乐的地平线。不妄想,不对抗,只努力,于是婚姻、孩子、事业,都走得很好。

 

A.在该发力的时候一定要释放能量,在该慢活的时候一定要收起棱角,给生活做减法。转个弯就是阳光普照,放下预防心理就特别轻盈,这就是简洁主义。

 

为生活做减法 简活会软化幸福感

张亚玲始终认为,幸福唾手可得——只要你愿意放下身段,慢下脚步。“幸福是微笑的,没有形状和气味。它来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走的时候,你又抓不住它的尾巴。那是因为你的欲望纷杂,成为累赘,如果换个角度去观察,你就会有惊喜。幸福离我们很近,就像空气,只要懂得感知,可以完全沉浸其中。幸福仿佛又很远,指引欲望太多,越努力就离得越远。”

 

她看起来精神极佳,十分健谈——丝毫看不出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倦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她把自己研磨成一个多面体,每一个面都折射光芒——1985年张亚玲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来留校任教,此后还曾任法律顾问、法官、审判长。26岁随丈夫留学法国,学习服装专业。曾从事影视公司工作,与法国著名影星“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共事。37岁那年,她从头开始,写了1000封求职信后,终于成为爱可视亚洲区总监及大中华区首席代表。2009年,她又转换轨道,成为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董事。按照她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每一段生活,都必须精彩演绎,每一次身份变换,都顺应自己的内心导航。

她感谢这样的经历,也从中汲取能量。在她看来,人生就是一杯啤酒,青春、信心、梦想,如同熙熙攘攘的泡沫滋生。等到沉淀下来了,颜色开始清澈,滋味也更加通透。在该发力的时候一定要释放能量,在该慢活的时候一定要收起棱角,给生活做减法。转个弯就是阳光普照,放下预防心理就特别轻盈,这就是简洁主义,她也在其中。

“你想要一天的幸福和你想要一生的幸福需要做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想要一天的幸福,你就可以去吃吃好吃的,穿穿好看的。想要一周的幸福,你可以去度假,去旅游。你想要一年的幸福可以去谈恋爱,去结婚。但是,你如果想要一生的幸福就去帮助别人,同时懂得放下。人都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有畏惧心理,当你在心里放下时,困难就非常容易克服。消除生命中的负能量,没有纷繁复杂,怀着感恩的心一路向前就可以了。”

 

品质生活Q&A

Hers请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你对品质生活理解。

张亚玲:品质生活固然不能缺少外在物质的支持,但一个人精神不富有,就完全无法谈及“品质生活”。精神的富有,那是经过阅历以后的从容与谈定,是真正的气度与品质的体现。于我个人来说,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但是衣食住行只要省心惬意就可以,我更看重的是娱乐、艺术、心灵富足和精神享受,那才是品质生活的关键所在。

Hers:你最喜欢的日常用品品牌是什么?为什么?

张亚玲:我不会因为牌子买东西,一切都是好用、随手、舒服就可以了。我更看重这个东西的品质与我个人风格是否配合,不会仅仅因为一个牌子而去选择。不过我倒是有我自己钟爱的香水品牌,Fraonard。

Hers:你在乎一天天变老吗?你为留住青春会做些什么?

张亚玲:当然会在乎呀,女人哪有不在乎的。但我觉得面对消纵即逝的青春,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心态,然后对它微笑。事实上,岁月对谁都公平,所以我现在就要从容接受,积极面对(笑)。我相信保持年轻的心态,饮食上多加注意,工作之余多锻炼身体,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永葆青春的良方。

Hers:坚持最长的爱好是什么?

张亚玲:应该是诗歌与音乐。我觉得两者都是能直抵心灵的声音,让人在轻松之余能接触真正的自己,喜怒哀乐都能在一瞬间触碰最真实的一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定期组织诗会,分享最近大家触动最深的作品,在那个时候,能从各自对诗歌的选择中感知相互的最近的心情与情绪,非常神奇。

Hers怎么才是向内发展?

张亚玲:如果成功只是财富的积累,那么这种标准太容易达到,达到之后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是我会想想自己甚至需要什么,比如我需要家庭,事业和人生的稳定关系,只有这三者稳定了,我才会觉得精神满足。

Hers: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工作和生活失衡后如何调整?

张亚玲:工作大概是最苦的事情,有时候会被这种苦难磨得失衡。不过,因为有个目标的支撑,就会有动力让我克服困难。当我第一次克服了工作上的困难,才发现原来工作可以让人这么有成就感。从此,每当克服了工作中的困难就会特别快乐。于是,我只要觉得工作是苦并快乐着,生活的三角关系又会重新稳定起来。

http://s13/middle/4e376afbgb6a26a2733dc&690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都市主妇》专访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张亚玲" TITLE="【转载】张亚玲 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都市主妇》专访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张亚玲" />


B.每当别人羡慕我的爱情婚姻时,我其实都想说,所谓完美,就是你进我退的一场游戏,就是需要有默契,需要像齿轮一样配合默契,咬合得体,才能够一直向前。

 

消除婚姻负能量好婚姻的力学公式

“把婚姻当成一道‘四舍五入’的算术题,舍掉对方的缺点和毛病,入上对方的关爱和温情。如果爱可以四舍五入,不妨拿一半当全部。爱情如同长跑,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点点的疲惫、一丝丝的懈怠、一分一秒的东张西望。如果你是聪明人,就应把爱人的这些小疲惫和懈怠都舍掉,而把对方的关怀都累计起来,长此以往,你会方觉婚姻里爱情越积越多,矛盾越舍越少。”

 

她至今仍然记得,在大学时读到的费孝通写的《生育制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相遇的时候就像是在一条起跑线上,之后女人为了让男人跑的更快,把所有的包袱都拿来自己背着,让男人轻装上陈,渐渐地男人越走越远,女人喊他,他听不见。这一对夫妻在精神上已经越走越远。这是一个对张亚玲产生颇大影响的故事。在她看来希望自己一生能够孕育出清冽的玫瑰,也像玫瑰一样守护自己的梦想,担负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所有的梦想和责任落入现实的尘土,她就必须充当事业中的女领导、家庭中的母亲和妻子,以及生活中自己的人生导师,这三样缺一不可。因为一旦少了一样,便如同三角形少了一个顶点般不再稳固,所以她的生活一旦少了一样便会分崩离析——这就是玫瑰人生的三角定理,也是张亚玲自己的生活哲学。

先舍后得是她在婚姻中最大的体会。当年出国,她放弃了国内的工作、地位。当她在法国找工作处处碰壁时,为了家庭只能继续呆在法国。工作后公司屡次派她回国工作,为了先生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当张亚玲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可以舍弃的东西时,她得到了回报。先生甘愿放弃了在法国科学研究院终生教授的工作,陪她回到国内重新开创事业。回忆刚到法国的时候,她因为语言完全不通,专业在法国也不适用,而那时丈夫已经在法国科学研究院任职,两个人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她认为必要,也是必须,在法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至少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这就是张亚玲接下来的几段职业生涯的动力。

如今,夫妻俩各有各专长的领域,也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长期朝夕。有时张亚玲也会想起在法国的日子——一家人去旅游,在自家的院子里荡秋千、发呆……但是对于现在的生活,她也欣然接受并且乐在其中。“每当别人羡慕我的爱情婚姻时,我其实都想说,所谓完美,就是你进我退的一场游戏,就是需要有默契,需要像齿轮一样配合默契,咬合得体,才能够一直向前。这话没错,张亚玲和先生之间,性格各有差异——她喜欢熬夜看书,而他早上经常起不来。她的脾气比较直接,而他属于婉约派……就好像琴和瑟,两个人相互包容,才能合奏出悦耳的音乐。“常常,我们都只知道自己包容了对方什么,而不去细想对方还包容了自己的哪些方面。”

 

http://s5/middle/4e376afbgb6a24dd197c4&690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都市主妇》专访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张亚玲" TITLE="【转载】张亚玲 读懂快乐使用说明——《都市主妇》专访美国SONOS中国区创始人张亚玲" />



C.她始终觉得,幸福是可以存放的。时光荏苒,把快乐风干,做成罐头。她喜欢收藏,也寄托了自己的故事,所以那些物品变得有了生命。这是幸福的物证,也是快乐的寄托。

 

让生活慢慢发酵  幸福是一种容器

对于张亚玲来说,保存的每一件物品配后都有一段定格的生活片段和回忆。至今,她还保留着一个香水瓶,那是她初到法国时收到的礼物,它见证了她如何面对这个陌生的国度并开始铺陈自己的梦想。她的衣橱里,永远保留着那件当道法国时买的裙子,某个特殊时刻买下的包包……每次清理衣柜的时候,她总是把玩在手里陷入沉思,舍不得处理掉。

 

后来,张亚玲和先生都不约而同地喜欢这种寄情于物的收藏。初到法国,张亚玲见到一张画,嵌在椭圆的法式框里,特别有法国情调,“那时候,哪儿见过这样的东西啊!”先生则觉得这张画有宁静的美感。因为有意义,就算几次搬家,从法国回到国内,这张画都一直带在身边。

1992年,张亚玲从法国回国探亲,走在街上,偶尔看到卖紫砂壶的小摊贩,起初是觉得还挺好看,后来想到紫砂壶是用故乡的泥土所烧制,而这泥土此前必定承载过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和生老病死,紫砂壶也因此而凝聚着历史的厚重和情愫。于是,她来了一个小巧的紫砂壶回法国,并且把它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

张亚玲每次闲来无事,看着自己从家乡带回来的紫砂壶,都觉得自己还和家乡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未断过。从此以后,她每次回国,都会带走大大小小的泥壶,似乎每带走一个,就与家乡的距离更接近一些。“虽然是我先开始收藏的,但现在他比我花更多时间再上面。我是见着好看的就买,不管升值不升值。他喜欢名家作品,动辄都是几万元或十几万元,更关心投资回报一些。”夫妻俩在共同的爱好里,竟也发展出了不同的门派。不仅仅是壶,瓷器也颇得张亚玲的喜爱。她喜欢一切美的东西:“我经常在家里,这里插一些花,那里又添一些摆设,对我来说,这就是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