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玄奘西游记 |
在后记里表示我的谢意,绝不意味着,这里所表达的谢意“最后”、“最小”或着“最不重要”。套用一句英语:“Last,but not the least”(最后,然非最少),我是满怀感激之情写下这篇后记的。
我要感谢《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先生,他自始自终在百忙中关心《玄奘西游记》的进程。他曾经将自己所收集、总结的电视讲述的要点,装在标有“百家秘籍”的信封里交给我,让我逐步理解电视讲述的特殊要求。总策划解如光先生,最早与我商定《玄奘西游记》的大致集数,提示讲述的要点。
毫无疑问,执行主编王咏琴女士是为《玄奘西游记》付出了最多心血的人,她率领刘乃溪、祚方乐这两位年轻的编导,不厌其烦地指点我讲述中应该注意、改进的种种问题。她们和我一同担忧,一同快乐。我们分享了这段美好的时光。我对王咏琴女士的谢意不是苍白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
制片吴林先生,总导演高虹先生,他们不仅是各自行业里的顶尖高手,还象兄长一样地关心我,让我在紧张的住京拍摄期间感受到很多快乐。他们的关爱和友谊,必将长留在我的记忆里。同样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的还有化装师杨静女士,和其他我至今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百家讲坛》团队成员。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谢鹏飞先生和华蕾蕾女士,为了《玄奘西游记》光牒和书稿的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妥善的安排。特别是华蕾蕾女士,无论工作多忙,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光牒寄到上海。
易中天教授、王立群教授是《百家讲坛》成功的主讲人,作为前辈,他们从很多方面关心我,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点。于丹教授虽然至今还没有见过面,却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多次用短信关心和鼓励我。与乔良将军、康震教授的见面虽然短暂,可是,也使我受益匪浅。著名主持人张越女士对我进行访谈,让我有机会领略她的智慧和丰采。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我曾经在北京生活过不短的时间,那里有我相交十余年的兄长和朋友。张军、张会军、李林、陈邑、扈强、叶卫、王俊、李小军、丰志钢,等等,都在我赴京拍摄期间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我还要特别感谢尊敬的刘念远将军,多年来,他一直关心着我,这次依然关注我的讲述。同样关心着我的还有赵启正先生和赵启光教授。所有这些,都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玄奘西游记》书稿的出版过程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所属的上海书店出版社和北京世纪文景出版公司的朋友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特别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出版家陈昕先生,在百忙中,多次亲自过问、关心书稿的编辑、出版乃至宣传事宜,令我备受感动。久受学术界尊重的金良年编审,屈尊为我这个杂事缠身的晚辈审阅书稿,让我感受到长者的风范。对关注过《玄奘西游记》书稿的出版界的其他朋友们,我也必须表示由衷的谢意。
沪上还有很多朋友关心着《玄奘西游记》,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好在同在浦江之滨,我有足够的机会向他们当面表示我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使我拥有了一批新的朋友,他们为自己取名叫“潜艇”,无时无刻地关心着我、支持着我,我因此拥有了纯粹的交流的快乐。我只有在拍摄现场见过他们中间很少的几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我所知道的仅仅是网名而已。但是,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他们和上面我所感谢的所有关心我的人一起,丰富了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