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需要给学生什么
(2011-03-11 15:55:28)
标签:
转载 |
可能就是你支教的学校吧
今晚打开QQ,一个陌生的名字问我是否在。(我偶尔上)当我回答时,对方告诉我,是我的学生。虽然她才离开不到一个月,但是在我的心中她好似一直在教室一般。当我告诉她我和同学都很想她时,她说也很想念我们,且告诉了我那些令人心痛的事,不禁令我思索着,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但我们又给了他们什么?
她说:我在9班读,这个班级不是很好,我旁边的小女生会抽烟,我们班的都会抽烟,返学还有等着打架的,我不想回家,可是我的父母要回家,我在桐乡已经没有亲人了,我不回家的话,在那里是一个人生存不下去的。
我们现在的老师讲的全是家乡话,我不是很听得懂......
我现在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很暴力,讲一篇文章只用10几分钟……
她的话令人有些触目惊心:都会抽烟,上课讲家乡话,很暴力。
如果讲家乡话是教师素质的一种体现,我们暂且可以谅解,那么很暴力便是师德问题了,以暴制暴的结果,也许往往会带来“都会抽烟”的后果了。这该是怎样的学校,这该是怎样的班级,在这其中的学生又该会是怎样的一幅面貌出现,我无法想像。
都会抽烟的现象怎么发生的,当未发生之前,有没有预防措施,当发生了第一起,有没有应对措施,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怎么可能会出现都会抽烟的现象。为何学校可以有此容忍的态度,当无限期的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那么学生就会不断的降低自己的标准。
如果学校连学生抽烟都可以容忍了,那么学校到底给了学生怎样的教育了。暴力之下的学生,人格、心灵又将是怎样的扭曲了。曾在浙南山区支教一年,回来后,经常看到学生的日志里,有对现在的老师的责骂,甚至有诅咒。在与学生交流时,总会指出这种现象,以期学生能够理解老师。但是我知道这样的交流有时是苍白的,我们也可以设想,这背后一定有着学生的心灵难以承受的苦痛,当他无处发泄时,往往通过这种发式来宣泄。这源头是什么,我们能否自问,我们给予学生什么了,有尊重吗?
教育是心灵的交融,是需要爱与热情去点燃的,缺乏尊重、缺乏基本的德性教育,校园中不再是一个可亲可爱的群体,而是一个弥漫着浑浊之气的一个个涣散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很难想像会有很美好的未来。
当时期待着这位学生回到家乡能够拥有良好的教育,但如今却为她伤感着。曾经她作为新居民,拥有着并不优越的学习环境,而今回到家乡,也很难融入本土文化,连家乡话都不能听懂,面对如此堪忧的教育环境,她是否能够保有自己清纯,很难保证,因为环境对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
如果教育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无益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