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民工的无奈
(2009-01-15 18:28:40)
标签:
民工大年三十年夜饭和谐杂谈 |
留守民工的无奈
田埂说事(424)——民工之苦向谁诉(四)
一名民工曾经跟我说起,在第二故乡打工可以,但是过大年三十,确实是痛苦,尽管有的地方政府领导来慰问,单位请他们吃年夜饭,但他们还是感到孤独和无援,甚至是相当的痛苦和无奈。
我不由得想到这样一些情况,我们是否还可以有所改进。
1、踢出山门外,不管夜和尚。有的小单位春节放假,来了个“铁将军把门”,因此,节前对所有的民工进行了“驱散”,不管你是否回家,平时住在哪里,吃在哪里,反正是统统“赶走”,任凭民工整个春节飘泊流浪。
2、大门贴封条,自生自灭吧。有的单位把办公室、车间、食堂等全部贴上封条,只剩下民工宿舍,不管他们是住在企业里或者是吃在企业里,一律是自己解决。
3、一顿年夜饭,大有打发乞丐之嫌。有的单位,算是很人情味了,到了放假前夕,每人一块肉、两个蛋、一瓶酒,算是免费年夜饭,其实,大有打发乞丐之嫌。
4、冷热两张脸,过后不认人。有的企业来了个集体年夜饭,在吃饭时是好话讲尽——谢谢你们的辛勤劳动等,而过后是翻脸不认人。
5、慰问是形式,完成任务。有的大集团公司,或者是当地政府领导,在节前与民工一一握手,大谈“你们辛苦了,向建设者致敬”,然后到了第二天,什么都忘了,哪怕民工再有困难,也与自己无关,因为慰问是任务。
6、同是年夜饭,档次不一般。有的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大型企业,年夜饭有档次之分,上层领导、中层干部、本地职工,以及民工兄弟,除了红包两样以外,竟然连酒席的档次也不同。
7、一手发红包,一手收押金。有的企业美其名曰是年终兑现,或者发放红包,然而刚刚发好,财务人员就来手取明年继续工作的押金、保证金等等。
8、节前一分手,杳无音信。有的单位在节前与坚持工作岗位的民工道别,说什么感谢你们加班加点,并祝春节愉快等,然而整个春节期间人影不见,哪里还有什么人性化可言。
9、民工有困难,一律到节后。有许多事情很奇怪,那些留守本地的民工,有许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在春节里向领导提出,等于白提,什么领导层不齐、财务人员不在等,一切都要到节后。
10、好话真多,实事不多。实事求是地说,那些春节前曾经收到过领导关心和慰问的民工,都有过激动的时刻,但是到了真正的春节期间,他们感受到的是“放荡和流浪”,每天是除了老乡以外,是没人关心,没人顾问,没人搭讪,没人理会。
因此,有的民工曾经跟我说过这样的话,别以为地方上、或者单位里让我们吃一顿年夜饭,或者握握手就算是对我们的关心了,我们就能够忘记对家人的思念,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平等、来往,尤其是与本地人的交往。
我不由得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还是在春节期间,有多少民工能够与本地人融汇一体,一起吃个年夜饭?一起愉快地度春节?甚至是结伴郊游和共同参与一些娱乐活动。
看来,要想民工兄弟能够在异乡愉快地过春节,让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绪中有所解脱,也就是说构建成真正的和谐社会,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而且是个难以一时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你、我、他都能够主动地跨出一步,那么,真正的和谐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