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神行太保”到“动车组”

(2008-12-04 18:22:20)
标签:

交通

泥路

姐弟恋

动车组

杂谈

从“神行太保”到“动车组”

-田埂说事(382)似梦非幻30年——走泥路走出个“姐弟恋”

前言:

如今,在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上街买根油条或者是早饭,竟然也驾着汽车前往。更不用说是上班或者外出了。难怪家里的老人们有话说:“现在的这些人,怎么像是不长脚似的,一步都不肯走?”

然而,有谁知道在30年前,这交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真可谓是人人都是“神行太保”,意思就是人人都靠两条腿来走。说出来真的是令人难以置信。今天我说的事是30年前——

                       走泥路走出个“姐弟恋”

30年前,民间有句俗话:“宣传靠吼,交通靠走”。特别是县级以下的乡镇,就连自行车都少见,哪来的公共汽车。而老百姓出行,就是靠一天只有一班的手摇“航船”。如果是到县里,才有一天几班的轮船。就连本县的许多乡镇互相之间,也没有往来的轮船,只能绕道县里的城关镇。

如今驰名中外的乌镇,也是1985年才通的汽车,过去与外界的联系,也只能是靠轮船。我记得在1984年前,我在乌镇的一家企业工作,当时就连买块机器上的“砂轮”,也要到县物资局。而当时到县里每天只有4班轮船,如果是乘坐下午12点40分到县里的轮船,等办完事情后,就回不了家,只能是在县里住旅馆。有一次,因为厂里急需配件夜班要用,只能迈开双腿,从县里走回家,别看这区区的13公里路,因为整条道路是沿着京杭大运河支流金牛塘、人称“塘路”而行,晚上又没有路灯,就在黑灯瞎火和提心吊胆中摸回到厂里,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当然,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农村学校任教的3年中,我当时只有16岁,无论是星期六回家,还是到小心学校开会,每次与我同行的是同一个村的、比我大好几岁的女教师。如果在农村居住过的人就会有体会,每当雨后的烂泥路真的叫难走,我们常常穿着高帮套鞋,一滑一淌地携手前进,有时一个趔趄,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抱在一起,就这样3年下来,当年只有18岁的我,与她之间竟然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姐弟恋”。当后来我们分手时,我那“姐姐”是哭得泪人儿一般。

对这交通体会最深的是邮递员老沈,他搞农村邮递工作50年,也就是这样走了50年,如今的腿上全部是“静脉曲涨”,引起了“大脚疯”毛病。因此,当时的城镇和农村,搞对象只能是“就近落实”;农村的农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城镇的企业产品也只能是就近销售,更谈不是销往全国乃至国外。

前不久,我乘“动车组”到江西,时速250公里,我突然想到,国内的飞机航程,基本上都在2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从南国到北疆,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一天能够打好几个来回。而那些城乡公交,更是连通了大中城市、港口码头、名山大川和江湖海河,把国家的大交通网络,描绘得更加细腻和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