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358)捐衣被——何必一定要新的?
(2008-11-10 17:19:15)
标签:
捐赠新衣被杂谈 |
田埂说事:(358)捐衣被——何必一定要新的?
今天到乡镇走走,凑巧说到近期为地震灾区捐衣被一事,不少人对本次有关“一定要捐新衣被一事的规定”颇有微词。因此,有不少人选择了干脆不捐。
我面对许多虽然已经穿过,但是成色很新的羊绒衫、羊毛衫、羽绒服、风衣、大衣等也感到纳闷,甚至有点不理解,为什么这次规定一定要捐新的?
不由得想到这样几个问题:
1、为什么一定要捐新的,是地震灾区的接收部门提出的?还是捐赠单位别出心裁想出来的?有没有想过这一招,其实是制造了灾区群众与捐赠者之间不必要的不信任。
2、据我了解,原来接收单位的要求是8成新的棉衣被,但是,到了地方上却变成了全新的。要知道,如果是捐赠单位想出来的“招术”,实际上是把急需救助过冬的群众推上了一个十分被动的境地。
3、应该知道,经过好几年的捐衣被,如今的干部、公务员也好,哪怕是教师、医生和普通群众也罢,所剩的衣被基本上是7成新以上的衣被,一旦愿意捐助,也决不会再有破破烂烂的东西一捐了之。
4、应该承认,本地是长三角比较发达的地区,因此,不少老百姓的服饰更新较快,有许多年轻人更是时时换新,不少衣物仅仅穿过一二次就束之高阁,而今天把这些明明可以让灾区群众过冬的衣被拒之门外,岂不是最大的浪费?
5、面对今年一定要捐新衣被的规定,不少市民选择了不捐,用他们的话来说,既然是救急过冬,何必一定要新的?因此,无形中让灾区的群众少收了许多捐赠物品。
6、一些单位为了完成捐赠任务,选择了公款去购买捐赠,也有把资金摊派到职工头上,再去集体购买新衣被灾捐赠,这无形中浪费了国家的财政和不少可利用物资。
7、虽说对灾区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捐点衣被也是应该的,但是听说一定要新的,要掏钱去购买,一些群众就有话说了:我们的钱也是辛苦挣来的。
8、捐赠,是一个社会美德,而这样的硬性规定要新的,如果是捐赠单位想出来的方法,以表示:本地如何重视,本地群众爱心如何深厚等。我看是大可不必,要知道,这实际是无形中亵渎了这项社会救助的真正意义。
9、如果是为了出色完成任务,或者说是出人意料之外地争了个什么“第一”,我看更是不可取,这里没有什么竞争和攀比,只要有了爱心,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形式,都是值得称道的。
10、当然,如果本次向地震灾区捐衣被,是灾区接收方提出要新的,那么我可以说,现在许多地方的群众这点“良知”是有的,捐出的东西绝对不是破烂货,放心吧。
总之,本次向灾区捐衣被,确实是件好事情,但就不知道是中央、还是地方的规定,一定要捐新的,如果中央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捐新的衣被,而现在经过中间这么一折腾,仿佛变成:“灾区群众要求太高,捐赠群众颇有微词”这样的一种结果。因此,我认为,任何事情、哪怕再小的事情,中间都不能够有任何的走调。
如今,中央如果有正式的管理机构,应该及时出面,予以“正名”,说明捐赠的方法和具体的有关规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