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338)农村生态游——该降降温了
(2008-10-20 19:22:46)
标签:
农村生态游降温杂谈 |
田埂说事(338)农村生态游——该降降温了
当然,我不能说这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一定是错误决策,毕竟投资商、还是农村决策层,都是为了壮大村级经济,为城里人建设一个体验农村风味、领略乡土文化的旅游度假基地。
但是,据我的了解,现在全国各地的农村生态游、农家乐、乡土旅游等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已经到了近乎过多过滥的境地。有许多农村纷纷割地为基,囤地建园,充其量是建一个土餐馆、挖条内湖让人垂钓,或者再建一些小径花廊等。孰不知,这些没有形成规模和统盘规划的项目,往往是急功近利和鼠目寸光的决策,非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更是给经济本不富裕的农村,凭添了更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这些所谓的农村生态游项目,应该到了降温和锐减的关键时刻了,特别是有关部门,更不能听之任之。
据我的看法,要建农村生态游项目,必须要符合以下10个条件:
1、应该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譬如,蚕文化、茶文化、鱼港、海湾等,根本不能想到什么就建什么,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乱建一气。
2、应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融入其中。譬如蚕花节、捕鱼节、山神会等,没有这些民俗的东西融会贯通其中,干巴巴的所谓景区,谁会光临。
3、应该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试想,一个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的地方,谁能涉足。
4、要与周边的著名景区相呼应。一个农村生态游的地方,如果在周边没有相衔接和连贯的著名景区作靠山,要想独木成林,显然是异想天开。
5、要与旅游热线挂靠。凭空建设一个农村生态游景区,凭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进行大张旗鼓地推介和促销,国内的所有旅行社也更不可能把游客拉到这么一个既没有特色、又串不进旅游专线的地方去。
6、要有四季分明的特色。农村是以农事季节和农家风情为主要内容,譬如光靠蚕文化、桂花、农田、茶季等时间比较短暂的也是不行的,必须具有四季特色分明,一季一景,才能够支撑下去。否则,只能是一个季节性的活动场所。
7、要有符合游客心态的正确定位。要知道游客喜欢什么?孩子喜欢什么?怎样让游客能够在这里真正得到享受和休闲。如果只是挖条湖、修个凉亭、筑几条林荫道就算是农家游,那他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8、要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一个景点,无论其大小,缺一不可,如果只是考虑让游客进入而疏于管理,那是迟早要出事的。
9、要有坚强的资本基础。如果只是靠集资和筹资来建设,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要维持和成熟一个景区,没有3年是断然不行的,如果没有浓厚的资金进行再投入和再发展,也是不行的。
10、要妥善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特别是土地的征用、农民关系的处理、农作物的赔偿等,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千万不能想当然,导致今后产生许多遗留问题。
总之,我感到要真正把一个传统农业打造成一个旅游品牌,并不是光靠说和想那么简单,要考虑到它的成本和资金再生链的衔接,否则,到头来还是一个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工程和短命工程。而如今的农村,所谓的农家游、生态游的项目确实是开发过多了。
今天我说句预测的话,这些项目有70%将会被淘汰,而且还会引起许多因为关系处理不当的善后问题,到头来,什么“退园还田”、“重新耕作”等善后问题、麻烦和纠纷将会时常出现,到头来,最吃亏的还是最普通发农民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