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307)民以命为天——该严整“行业潜规则”的时候了
有毒奶粉事件出现后,全社会都在关注。人们都在讨论:究竟是经济效益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然而,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这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究竟是怎样“跑”进奶粉中的,始终还没有一个有国家权威机关查获和发布的正确信息。
但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却有一条让人从另外一个方面去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奶粉质量检查结果的通报,报道里这样几条信息耐人寻味: 一是被查出有问题的广东雅士利奶粉出口到孟加拉、缅甸和也门(新闻中说该品牌奶粉仅出口这三国)的产品不含三聚氰胺;
二是各厂家所有供应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
三是本次抽检的各厂家9月14日以后生产的液态奶未检出三聚氰胺。
由此便让我想到,并不是我们生产不出没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也并不是我们检查不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是添加三聚氰胺是人为的行为,那么,我就怀疑这是不是“行业的潜规则”?换句话说,就是凡是奶粉行业都知道,生产奶粉可以添加三聚氰胺,来增加蛋白质含量,而且都是在这么做?而相关部门眼开眼闭,可能也默认了这种做法?
于是,我就连想到曾经曝光和看到过许多这方面报道,而且是在民间存在的,甚至不顾老百姓健康而在实施的行业潜规则。这里有这样几个方面:
1、曾经报道过的苏丹红事件,许多需要颜色鲜艳的食品于是,许多企业都添加了苏丹红。
2、菜场里卖的鸡爪,海带、笋干等,都用“双氧水”泡制,使之发胖、洁白。
3、为了让禽、畜类生长得快,有的人在饲料里添加的“催生素”。
4、为了让猪专门长瘦肉,可以卖好价钱,在食料里加“瘦肉精”。
5、阉制火腿、咸肉等,为了防止生蛆和变质,竟然在外表涂上“敌敌畏”。
6、地下生产蛋糕的作坊,在蛋糕里加是“胺水”或者尿素。
7、譬如有的水产经营商,为了保证虾类的欢蹦乱跳,竟然在水桶里加上人的尿。
8、有的阉制蔬菜里,加上工业原料“哑硝酸”等,以保鲜。
9、许多经营鸡、鸭、猪头等熟食的商家,为了褪毛方便,就采用“松香”、“沥青”等。
10、有的食品存放较多的仓库,为了防烛、防变质,甚至为了防老鼠,采用“农药”喷洒和熏蒸的方法。
总之,还有许多像为了食品的:保质、色泽、含量、比例等等许多所谓的指标,许多行业内都有一些行业内部的潜规则,这些规则根本没有科学认证,只是在同行里互相默认和悄悄地执行,这些执行“行业潜规则”的企业都奉行这样一个信条:只要不死人,为企业地方经济效益,为地方增加税收,为地方经济增光,政府、部门都要让三分。即使有关部门有时也有耳闻,但也会抱着这些东西“一时死不了人”和“他们行业中都是如此的”这样的心态,来一个有行动时突击管一管、查一查,查到了罚点款,过了一段时间,又是一只眼睛开、一只眼睛闭,听之任之。于是,这些行业的潜规则就这样被延续了下去。
我真的希望,通过本次奶粉事件,特别是相关部门,确实应该认真管管,查查,彻底端掉这些所谓的行业潜规则,否则,真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老百姓是要苦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