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埂说事(296)金融部门——何日能够担负起

(2008-09-08 17:37:56)
标签:

金融、应有作用

杂谈

      田埂说事(296)金融部门

                             ——何日能够担负起一定的政府职能和社会功能

       前天,中国银监会下发通知,根据下半年国内的经济趋势和企业现状,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贷款力度,同时也出台了相对的贷款指标,也就是说,要金融部门协助政府担负起一定的政府职能和社会功能。

     当然,这对广大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就在想,为什么金融部门就不能跑在政府的前面,主动、率先、超前和洒脱地帮助政府担当起部分政府职能和社会功能,为什么老是要在别人的“鞭子”下,才略有“奋蹄”?

我不由得想到这样10个问题:

      1、今天全球一条震动性的消息:美国政府已经出面救市,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涉及部门——“房地美”和“房利美”,已经由联邦政府接手。这消息确实让人震惊,一般情况下,金融风险谁出就由谁负责,政府根本就不会来管,但是,许多事情就是如此地出人意料。更何况,这不仅仅救了美国,实际上也救了中国的几大跨国投资公司(包括银行)。由此便让人想到,金融部门的作用,以及在国内“经济大厦”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我们国内的金融机构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认识?

      2、如果有这样的认识,那么为什么当今年以来经济如此疲软,而又需要急速中小企业稳定局面、度过难关而需要资金时,许多中小企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贷款难”?

      3、当然,我知道金融部门把防止风险放在了第一位。但是,“救经济”、“救企业”、“维护稳定”等,这些实际上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能,金融机构究竟是否需要帮助考虑?中间是否有一条需要比较走得通的路?而金融部门除了“防止风险”以外,难道就没有其他路可走?

      4、前天电视台一条消息,嘉兴地区某一个县市的工商部门,为了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为了让中小企业能够贷到款,竟然由工商部门出面担保贷款。大家可以想象,原本可以与己无关的工商部门倒在积极奔走,不惜由自己作担保,而作为真正属于自己份内事的金融部门,宁可关上门,也不愿意“冒风险”,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金融部门除了”防风险”以外,还能作什么事?

      5、昨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中,中央电视台一则关于浙江某纸杯厂,因为设备的单一性,厂房是租来的,无法抵押贷款而面临倒闭的危险,幸亏刚刚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出手,贷款80万元,才解决了燃眉之急,虽然这是在表扬某些机构,其实也在间接地批评了金融部门:为什么你们能够见死不救呢?

      6、如今,社会上的担保公司、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浮出水面,细细分析,除了其社会作用以外,其实就是中小企业的支付额又在上升。譬如:经过担保公司的贷款,除了利率外,还需要一笔担保费,而民间信贷的利率,肯定要比银行贷款高。那么,有过哪嘉金融部门真正为这些单位考虑过?

      7、其实说到底,无论是担保公司,还是小额贷款公司,最终这个钱都是从银行“这扇门”拿出去的。而银行紧紧关闭这善所谓的“风险之门”,无非就是减少自己的风险,把风险转接到了这些民间担保公司和民间信贷公司身上。

      8、其实,每笔贷款都存在风险,都需要过细的工作,而我就这样想:这些公司为什么就能够“委身下就”,不怕艰难,到下面去作调查和认证,甚至“冒风险”贷款,而我们的金融部门就做不到呢?

      9、平时,每个金融部门都在说:要搞好服务,搞好流通、让金融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等,但是到了真正的节骨眼上,这些“誓言”仿佛都成了过眼云烟。

      10、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受到了国内外趋势的双重影响,应该说是一次重创,然而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多次会议,在大环境要有所“促”和“保”的前提下,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政策,更应该有所动作。一直到昨天银监会的通知下发之时为止,为什么推开融资之门仍旧是沉重的。    

     总之,我在想,金融是国家的命脉,怎样保护好这条命脉,金融单位在除了“防止风险”以外,更多考虑的是应该保持这条命脉的畅通,最大限度地开辟一些新的渠道和“人工湖”,我认为,这就是金融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做法。否则,靠固步自封和谨小慎微等手段,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更说不上为国家、为人民发挥金融机构的应有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